本篇文章2998字,读完约7分钟
由中国经济周刊和侠义岛联合制作
这是经济科的第43篇文章
文|《中国经济周刊》特约撰稿人泼墨山人
3月28日,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召开第一次会议。会议作出明确判断:全面深化改革进入新阶段。新阶段有新特点:
改革将进一步触及深层次利益格局的调整和体制改革。
改革的复杂性、敏感性和难度更加突出。
如何达到深层次的利益格局?什么样的复杂性?在金融监管领域,实际上已经通过了两个主要文件,即《关于规范金融机构资产管理业务的指导意见》和《关于加强非金融企业投资金融机构监管的指导意见》
规范金融机构资产管理业务,要立足于整个资产管理行业,坚持宏观审慎管理与微观审慎监管相结合,机构监管与职能监管相结合,根据资产管理产品类型统一监管标准,实行公平的市场准入和监管,最大限度消除监管套利空,促进资产管理业务规范发展。
加强对非金融企业投资金融机构的监管,明确企业投资金融机构服务实体经济的目标,加强对股东资格、股权结构、投资基金、公司治理和关联交易的监管,加强行业与金融的风险隔离,防止风险跨机构、跨形式传导。
有许多新单词。在阅读了这些新词之后,我们或许能够理解金融监管的未来方向以及一系列行动背后的总体逻辑,例如最近成立的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双头央行体系,甚至安邦案的审判。
灰犀牛
作为三大战役的第一场,防范和化解重大风险是近两年金融工作的重点。其中,最重要的是对系统性金融风险保持底线。
风险在哪里?易纲几天前在一次公开演讲中明确表示了这一点。
简而言之,目前中国一些地区和地区的金融动荡非常突出:虽然非正规影子银行的迅速崛起得到了遏制,但存量仍然相对较大;一些机构未取得金融许可证就非法从事金融业务。一些非法金融活动以金融创新和互联网的名义迅速扩张。少数野蛮的金融控股集团存在着撤资、流动资金注入、虚假资金注入、不当关联交易转移利益等风险,带来了跨机构、跨市场、跨形式的传染风险。
然而,无论是上述影子银行还是金融控股集团,主要风险都是资产管理。
碰巧中国有惊人的大量资本。有数据显示,我国直到2004年才首次推出银行理财产品。2012年,资产管理规模达到27万亿元,2016年达到116万亿元。年复合增长率高达43.97%。116万亿是什么概念?同年年底,中国国内生产总值为74.4万亿元,远低于资产管理行业的规模。
最新数据显示,截至2017年底,中国银行和保险业总资产分别为192万亿元和17万亿元。增长率惊人。
事实上,一些金融控股集团在短短10年甚至几年内,资产规模已经达到1万亿元人民币,事实上,作为一家重要的系统性机构,它们已经变得庞大且无法倒闭。
当然,如果一切都是合法和合规的,那么这种快速增长并不是一件坏事,但问题是有太多的违规行为。两天前,在上海,有一个生动的案例教学:安邦吴晓辉的案件,引起了很大的关注,听到了。
检察机关检察官指出,安邦集团原董事长兼总经理吴晓辉在2011年利用安邦财产保险作为融资平台,以虚假材料获得中国保监会批准后,销售投资保险产品并向公众募集资金。随后,吴晓辉以超额募集资金增加安邦集团和安邦财产保险的资本金,虚拟偿付能力,然后出售大型投资保险产品(主要是投资保险和万能保险)。截至2017年1月5日,共销售投资型保险产品1056万人次,超额筹集资金7288.67亿元,骗取资金652.48亿元。
在此之前,我们已经多次强调,既然是保险,就应该命名为保险,但吴晓辉大规模销售投资保险显然与此背道而驰。此外,这主要是通过非法行为,如循环资本注入和虚假资本注入。
事实上,吴小慧也用借来的钱,将部分超额募集的资金转移到了吴小慧实际控制的工业企业,用于对外投资、偿还债务、个人铺张浪费等。还存在通过不当关联交易在机构、市场和格式之间蔓延的风险。
深圳改革委员会第一次会议明确指出,要加强行业和金融之间的风险隔离,防止风险在机构和形式之间传递。毫无疑问,它向这些行为发出了一个坚定的监管信号。
堵住漏洞
灰犀牛是如何长大的?
不用说,“真空区”和监管体系中的漏洞,这些以前是监管者力所不及的,已经让它们成为水和草资源丰富的无人地带。
早些时候,我们的文章说,以前的监管模式是,所有的神负责每一块。在金融产品监管层面,铁路警察负责每一块的一块,无法穿透底层资金,也无法看到资金的最终流向。在机构层面,它也是分散的。地方金融机构只能管理小额贷款公司、担保公司和全国其他机构。保险监管部门只对保险机构负责,而银监会只对银行系统负责。
这导致了这样一个事实:当风险被清楚地发现时,有时没有人愿意站出来承担风险。一旦发生事故,每个人的心照不宣的解决办法就是把孩子从他们的家庭带走。然而,面对黄金控制平台,情况就更尴尬了。在这个平台下,从证券交易商、基金、保险、信托到银行,各种业务仍处于无序状态。脱氧核糖核酸测试无法分辨这些孩子属于谁。
这需要更加科学合理的监管措施。正如易纲在2010年指出的,监管缺失和执行不力是导致金融危机的主要因素之一,监管部门之间协调不力导致的危机救援缓慢也是问题所在。去年年初,郭树清在担任银监会主席时明确表示,金融动荡主要是由于缺乏监管体系。尽快填写“0+0”规则,更新落后于业务发展和风险的监管体系。
因此,我们需要什么样的监管体系来防范这只灰犀牛呢?
管理
深圳市发改委会议直接指出,要抓住“牛头”,最大限度地消除监管套利空和防止风险跨机构、跨形式传导。方法是坚持宏观审慎管理与微观审慎监管相结合,机构监管与职能监管相结合,弥补监管短板。
一般来说,当谈到金融监管时,人们可能会想到货币政策和汇率管理。事实上,这正是我们通常所说的微观审慎监管。那么,什么是宏观审慎监管?
顾名思义,有必要在微观领域之外的更大层面上进行控制,例如,防止不同机构之间的风险共振和转移,加强对具有系统重要性的金融机构的监管,以及维持整个金融体系的稳定。从国际经验来看,宏观审慎管理已成为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后国际监管的大趋势。2009年,中国人民银行明确指出,宏观审慎管理应纳入宏观调控框架。
那么,职能监督、制度监督和行为监督是什么意思呢?
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财经委员会副主任委员、清华大学五道口金融学院院长吴晓灵曾写过一篇专题文章。简而言之,制度监管是指金融监管部门对金融机构的市场准入、运作、风险控制和市场退出机制进行监管。
职能监管是指一个部门根据自己的职责范围,负责监管一组职能相似、法律关系相同的金融业务。它关注的是对金融机构的监管,而不是金融机构本身。例如,信贷业务、商业银行、投资银行或保险公司可以提供相关的金融服务。然后,无论由谁提供服务,银行监管部门都会对这类业务进行监管。
行为监督是指对从事金融活动的机构和人员的行为进行监督。它涉及的监督和管理可能包括禁止误导性销售和欺诈、充分披露信息、保护个人财务信息等。
自2017年以来,中国金融监管机构在改革方面取得了长足进步。去年,国务院成立了金融稳定委员会。今年,中国银行和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合并,实行统一监管。同时,银监会和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明确赋予中国人民银行起草银行业和保险业重要法律法规以及审慎监管基本制度的职责。其内部原则是将开发和监督职能分开。
可以看出,以金融体系的发展和稳定为重点,以市场行为监管为重点的规则制定和执行部门分离的双峰监管模式已经正式形成。
来源:人民视窗网
标题:[经济科]中央深化改革第一次会议,瞄准百万元灰犀牛
地址:http://www.rm19.com/xbjj/68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