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3194字,读完约8分钟

进入2019年仅半个月,三大跨国制药公司相继宣布裁员,这似乎在一定程度上宣告了2019年跨国制药公司的基调。削减成本、集中优势业务、调整战略结构已成为宣布裁员的主要原因,但更深层次的原因是整个产业结构的剧烈变化。2019年,跨国制药公司的好日子来了吗?在中国会有什么表演?

辉瑞之后 礼来、阿斯利康又裁员!跨国药企怎么了?

2019年初,辉瑞宣布将关闭印度的两家生产工厂,并裁员约1700人,之后,礼来和阿斯利康宣布了各自的裁员计划。

据路透社(Reuters)报道,美国制药公司礼来(Lilly)1月8日宣布,将以“自愿辞职计划”的形式,在法国东部斯特拉斯堡的一家工厂裁员约250人,从而减少工厂的工资支出。数据显示,礼来目前在这家工厂雇佣了大约1400名员工。这意味着礼来的裁员直接涉及约20%的员工。

辉瑞之后 礼来、阿斯利康又裁员!跨国药企怎么了?

英国制药公司阿斯利康(AstraZeneca)也宣布将关闭美国科罗拉多州的两家生物制剂工厂,并裁撤该工厂的210个职位。阿斯利康给出的裁员理由是为了进一步简化其生物制药产品供应链系统,阿斯利康还表示,这是其当前全球重组的一部分。

辉瑞之后 礼来、阿斯利康又裁员!跨国药企怎么了?

事实上,这只是进入2019年后短短半个月内三家大型跨国制药公司裁员的一个案例。如果将时间放宽到2018年甚至更早,不难发现,包括拜耳(Bayer)、葛兰素史克(gsk)和诺和诺德(Novo Nordisk)在内的一系列大型跨国制药公司,以及像基因泰克(Genentech)这样的中小型明星生物医药公司,甚至包括特瓦(teva)在内的以仿制药为主的跨国公司,近年来普遍进入了裁员期,从几十人到数百人,再到数万人。

辉瑞之后 礼来、阿斯利康又裁员!跨国药企怎么了?

具体来说,削减成本、专注优势业务和调整战略结构已成为这些跨国制药公司宣布裁员的主要原因。然而,从更深的角度来看,在跨国制药公司频繁裁员的背后,是产业结构更加剧烈的变化和市场结构的重塑。可以预测,无论是全球战略调整还是大规模M&A交易,在未来2019年,“裁员”仍将是整个医药行业的关键词。

辉瑞之后 礼来、阿斯利康又裁员!跨国药企怎么了?

1

2018年,超过20,000人被废除,医疗代表是最危险的

从全球来看,跨国制药公司的裁员几乎已经成为“家常便饭”。

根据基于公共信息的电子药品管理人员的不完全统计,在过去的2018年,至少有10家明星跨国制药公司(包括辉瑞、赛诺菲、拜耳和诺华)主动裁员。总共有23,107人被废除。作为跨国制药公司的关键市场,中国自然不能幸免,如诺和诺德。2018年9月,诺和诺德在中国及其大本营丹麦解雇了400名R&D员工。

辉瑞之后 礼来、阿斯利康又裁员!跨国药企怎么了?

2018年跨国制药公司裁员名单

资料来源:根据不完全的公共信息统计,

什么样的人会在裁员中最危险,成为被裁员的人?从2018年的情况来看,医药代表、高失败率新药研发部门人员和非核心业务部门人员仍处于危险边缘。

2019年,受药品集中采购、4+7城市医疗代表备案制度等一系列政策的影响,医疗代表群体仍将在新一轮裁员中首当其冲。

首先,随着医药代表备案制度的引入,医药代表的角色、职能和行为规范将在未来中国医药行业重新定位,一旦重新定位,大量医药代表将失去其意义。

根据此前公布的《医药代表登记备案管理办法(试行)》,医药代表以往的许多任务在未来实际上会受到很大程度的限制,如不承担药品销售任务、不参与医生开具药品处方数的统计、不直接销售实物药品、不收款和处理购销票据等。,从而最大限度地发挥医学代表的“学术促进”的本质作为回报。根据这项规定,那些没有专业学术提升能力的医学代表,将会自动离职或被取消资格。简而言之,他们的生存状态将受到极大的挑战。

辉瑞之后 礼来、阿斯利康又裁员!跨国药企怎么了?

然而,跨国制药公司无疑比本地企业更快。最近,一些企业开始对医药代表做出回应。例如,优诗比中国区总经理吴昕在接受电子药品经理采访时表示,优诗比中国区对其业务模式进行了重大调整,包括将医疗代表的职位改为医疗信息合作伙伴,相应的评估方案也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

辉瑞之后 礼来、阿斯利康又裁员!跨国药企怎么了?

另一方面,药品集中采购的进一步推广也将直接影响跨国制药公司未来在华推广的基本模式。根本原因是量价模式保证了产品的“量”,因此直接降低了产品推广对医药代表的依赖,这是本地企业和跨国制药公司的一个关键因素。当企业不再需要这么多销售人员时,取消医疗代表和减少销售费用就成为一件很自然的事情。

辉瑞之后 礼来、阿斯利康又裁员!跨国药企怎么了?

2

频繁的大规模并购导致了裁员

2019年初,除了频繁裁员之外,大型制药公司的并购也很频繁。Bms以740亿美元收购辛集,武田成功收购查理斯,以及礼来以80亿美元收购loxooncology,这些都成为业内津津乐道的经典M&A案例。

然而,在大规模并购之后,往往是裁员。这可以从辉瑞历史上多次并购后的裁员中看出。

无论对于跨国制药公司还是本土制药公司,“M&A”都将是2019年的关键词。这里提到的“M&A”不仅包括公司之间的合并,还包括特定品种的收购。

未来几年,这种情况可能会在中国更加严重。受宏观经济影响,资本市场的寒冬实际上从2018年下半年开始出现。一个典型的现象是,在2016年和2017年,市场上仍然有大量的“热钱”,这些热钱在2018年下半年逐渐消失,投资者收紧了口袋。因此,市场上有很多好项目,在资金紧张的压力下,这些好项目的价格变得更加合理,甚至很多好项目都开始等待价格。这时,现金流充裕的跨国制药公司和一系列上市公司将成为更多并购的发起者。在现金为王的时候,凭借自身的资本优势,它会尽可能多地吃掉更多的高质量资产,这种情况会集中发生。

辉瑞之后 礼来、阿斯利康又裁员!跨国药企怎么了?

接下来是跨国制药公司的战略调整。这种战略调整往往是在全球层面,影响到整个身体。这可能是产品线的重组或旧产品线的彻底放弃。每一次战略调整都会不可避免地带来人事的巨大变化,比如bms。受bms全球战略的影响,近年来中国bms的战略格局也发生了巨大变化,糖尿病、肝病、癌症等多个部门的变化也带来了大量员工的流动。

辉瑞之后 礼来、阿斯利康又裁员!跨国药企怎么了?

阿斯利康是最近在中国重组的跨国制药公司。1月11日,阿斯利康(AstraZeneca)中国区新任总经理赖宣布重组心血管、肾脏和代谢事业部,正式划分为心血管、肾脏和糖尿病代谢三个治疗领域,并任命了这三个独立领域的领导。

近年来,跨国制药公司裁员的动机越来越强烈,这实际上与外包业务的蓬勃发展密切相关。事实上,现在几乎每一个环节都可以找到相应的角色为制药企业服务,无论是R&D外包(cro)、生产外包(cmo/cdmo)还是销售外包(cso)。在降低成本和提高效率的考虑下,业务外包在一定程度上已经成为跨国制药公司最常用的手段。显然,随着外包业务的逐渐成熟,跨国制药公司不再是那种需要数万人的商业模式,减少员工数量是一种自然趋势。

辉瑞之后 礼来、阿斯利康又裁员!跨国药企怎么了?

3

它在中国继续增长,但仍有隐忧

1月16日,阿斯利康与中国本土企业绿野制药集团宣布,绿野将授权阿斯利康在中国大陆独家推广血脂康胶囊产品。根据绿叶公司发布的官方信息,“这是跨国制药公司首次与中国制药公司达成协议,在中国合作推广中国制药公司自主研发的创新药物。”

辉瑞之后 礼来、阿斯利康又裁员!跨国药企怎么了?

近年来,跨国制药公司与本土制药公司之间的合作越来越频繁,这种合作逐渐从单向沟通转变为双向互动。仍以阿斯利康和绿野制药为例,早在2018年5月,绿野制药就收购了阿斯利康的中枢神经核心产品赛来康和赛来康缓释片,这在当时的行业引起了很大的震动。

辉瑞之后 礼来、阿斯利康又裁员!跨国药企怎么了?

阿斯利康将世界上第二畅销的药物交给了绿野,而绿野将心血管产品的核心产品交给了阿斯利康。这种合作本身就意味着跨国制药公司在中国的商业模式与多年前大不相同。

这当然有很多原因。

从药品销售业绩来看,近年来跨国制药公司在中国的业绩有所提升。虽然在不同阶段有所波动,但总体上仍呈现持续增长的趋势。根据爱维雅艾咨询公司的《中国医院药品市场回顾》,2015年第一季度,跨国制药公司的药品销售增长率为5.2%,而本土制药公司的药品销售增长率为78%,根据2018年第三季度的最新统计,跨国制药公司的药品销售增长率为10.1%,相应的销售额为547亿元,而本土企业的药品销售增长率仅为-1%,相应的销售额为144亿元。

辉瑞之后 礼来、阿斯利康又裁员!跨国药企怎么了?

事实上,自2018年第二季度以来,当地制药公司的增长率已经开始呈现负值。虽然药品销售额仍远远超过跨国制药公司,但增长率却远远落后。

但是跨国制药公司在华能真的感到安心吗?恐怕也不是。

首先是仿制药一致性评价和药品招标采购的影响。自从新一轮仿制药质量和疗效一致性评价实施以来,跨国制药公司明显感到寒意。越来越多的国内品种通过了一致性评价,并在各地药品招标采购中享受优惠政策。在招标过程中,许多通过仿制药一致性评价的品种被纳入与外国公司原产品相同的质量水平,这决定了下一场竞争将是价格竞争,这绝不是跨国制药公司希望在中国看到的局面。

辉瑞之后 礼来、阿斯利康又裁员!跨国药企怎么了?

例如,对于伊马替尼片剂和相同规格的产品,诺华最初研发的格列卫的投标价格大多为9998元,而石爻欧亿的产品投标价格在700.41元至729.6元之间,江苏豪森的产品投标价格在842元至850元之间,不到原产品的十分之一。考虑到不同的报销政策,我们可以想象仿制产品对原始研究产品的影响。

辉瑞之后 礼来、阿斯利康又裁员!跨国药企怎么了?

另一方面,是人才的不断增加。与产品的双向流动不同,这种人才流动开始呈现出单向流动的趋势,即从跨国制药公司流向本土企业。辉瑞公司的吴代表了许多典型的例子。

有趣的是,电子药品经理以前曾拜访过许多在中国的跨国制药公司的总经理,并就此问题提出过问题。大多数跨国制药公司对这种人才流动持积极态度,认为这是因为他们希望看到人才能够为中国企业做出贡献,而不管其来自跨国还是本土,他们不承认某个关键岗位的人才流失会对公司产生很大的直接影响。

辉瑞之后 礼来、阿斯利康又裁员!跨国药企怎么了?

这在一定程度上是正确的。毕竟,跨国制药公司多年来的积累决定了它们更多的是由成熟的系统和完整的结构来驱动,而不是依靠个人的能量来驱动,这与本土企业有很大的不同。但在另一个层面上,这些人才的流失难道不是跨国制药公司在中国经营的损失吗?我害怕这种味道,冰冷而温暖的自知之明。

辉瑞之后 礼来、阿斯利康又裁员!跨国药企怎么了?

进入2019年,跨国制药公司一直在进行并购和裁员。近年来跨国制药公司在中国的发展趋势是什么?与本地企业有什么不同?中国本土创新型企业做大做强可以从哪些方面学习?跨国制药公司在药品价格和招标采购中将扮演什么角色和地位?对此,2019年1月19日,“2019中国医药行业新年展望会议”将在北京召开,届时将邀请智库专家给予解答。

辉瑞之后 礼来、阿斯利康又裁员!跨国药企怎么了?

来源:人民视窗网

标题:辉瑞之后 礼来、阿斯利康又裁员!跨国药企怎么了?

地址:http://www.rm19.com/xbzx/2632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