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5158字,读完约13分钟
在本报告所述期间,石材科技的业绩增长迅速,但独立性较差。其业务表现不仅依赖于小米,而且在知识产权和管理方面也缺乏独立性,其资本似乎是小米的“小金库”。
近年来,随着小米公司的蓬勃发展,小米生态链中的企业也在崛起。在小米于2018年成功登陆香港主板的前后几个月,其生态链中的华密和米云相继在美国上市。现在国内的科技板块刚刚启动,小米生态链中的另一个供应商——斯通科技已经主动提交了首次登陆科技板块的申请。
然而,对于斯通科技来说,红周刊记者在梳理其招股说明书时发现,公司在报告期内经营业绩增长迅速,但独立性较差。它不仅在运营上明显依赖小米,而且在知识产权和管理上也缺乏独立性,其资本似乎是小米的“小金库”。对于这样一个在经营上缺乏独立性的企业来说,能否成功登陆科技板块是非常悬而未决的。
患有严重的小米“依赖性”
斯通科技成立于2014年6月,其主要业务是设计、研发、生产和销售智能清洁机器人等智能硬件。尽管该公司成立于2014年,但直到2016年9月才推出第一款定制的小米产品“米佳智能清扫机器人”。从那以后,小米很长一段时间都在销售。那么,斯通科技和小米之间有什么样的合作关系呢?
根据招股说明书,作为odm的原始设计者,Stone Technology向小米提供定制产品“米佳智能清扫机器人”及相关零部件。根据与小米签署的合作协议,公司负责定制产品的整体开发、生产和供应,小米负责后续产品的销售。公司按照成本价向小米销售产品,从小米的销售收入中扣除小米的成本和费用后的毛利由双方按照约定的比例进行分配。也就是说,斯通科技负责为小米提供产品,产品售出后,两家公司将按比例分享利润。在这种模式下,由于小米的分割,石材科技的毛利率注定很高,这是事实。招股说明书显示,本报告期内,斯通科技的毛利率分别为19.21%、21.64%和28.79%,而作为同行业公司,科博思和富马的平均毛利率分别达到37.94%、34.08%和48.14%。显然,与同行业的公司相比,斯通科技的盈利能力仍然较弱。
俗话说“靠大树乘凉”,虽然斯通科技的毛利率远低于同行业,但由于对小米的依赖,其销售增长率仍然相当快。然而,问题是过度依赖很容易导致依赖,这正是石材科技的情况。
根据招股说明书,在2016年、2017年和2018年,小米集团是斯通科技的最大客户。三年来,斯通科技对小米集团的销售额分别为1.83亿元、10.11亿元和15.29亿元,分别占其主营业务收入的100%、90.36%和50.17%。尤其是在2016年推出第一款产品时,斯通科技的销售收入全部来自小米,这似乎意味着斯通科技是为小米而成立的。在接下来的两年里,小米公司仍然不遗余力地支持斯通的科技,从斯通科技购买的产品数量逐年大幅增加,这直接导致了斯通科技成果的快速增长。有趣的是,从斯通科技主营业务的收入构成来看,其与小米的销售比例在2017年和2018年都有所下降。从表面上看,四通科技似乎很兴旺,有摆脱小米的趋势,但实际情况是,作为一个细胞内有小米基因的公司,四通科技很难摆脱对小米的依赖。
对交易公平性的怀疑
根据招股说明书,天津金美是斯通科技的第三大股东,其实际控制人是小米集团的实际控制人雷军。2015年3月,石材科技成立不到一年,没有产品可以销售。此时,天津金美支持石材科技,以9.27万元的价格增加了石材科技的资本,获得了石材科技30%的股权。几个月后,天津金美转让了15%的股份。直到2016年9月,也就是斯通科技推出第一个清扫机器人的那个月,天津金美再次伸出援手,为斯通科技增加了9.59万元的资金。除了前次股权转让后的出资外,天津金美在白菜价格上一共花了14.22万元,获得了斯通科技11.85%的股权,最终成为公司的第三大股东。当然,这只是表面现象,不清楚双方是否签署了其他协议。
虽然小米以非常低的价格收购了大量的石头科技股份,但这并不是石头科技的损失。它刚刚生产了自己的产品,营销是一个大问题。只有通过廉价的股票,小米才能成为其主要股东,将小米捆绑为斯通科技的主要客户,并利用小米的受欢迎程度来推广自己的产品。
斯通科技与小米的关系非同寻常。除了天津金美持有四通科技的股权外,四通科技的第二大股东是顺伟,顺伟的实际控制人是徐达来,徐达来的另一个身份是小米的董事,顺伟的合伙人程天也是四通科技的董事。此外,斯通科技董事高雪自2014年2月起在北京小米移动软件有限公司工作,并一直担任董事。从哪个角度来看,斯通科技的股东中有很多小米高管。因此,可以说,石头科技本身的“细胞”携带着小米基因。
由于斯通科技和小米之间存在关系,他们之间的交易当然是关联交易。在报告期内,除了向小米销售了超过27亿元的相关产品外,斯通科技还向小米购买了价值数千万元的相关产品,包括商品、寄售平台、生态服务和营销推广服务。此外,斯通科技还向小米借了1500万元。从这笔巨款和各种关联交易中可以看出,斯通科技的发展正是依靠与小米的关系。由于双方有着密切的利益关系,小米也可以从斯通科技的成功上市中获得巨大的利益,而斯通科技的业绩主要取决于小米。小米会在利益分配和收入方面主动让斯通科技受益吗?无论如何,双方交易的公平性应该打上一个大大的问号。
小米作为大股东,不仅为斯通科技提供销售支持,还从斯通科技获得技术利益。根据史东科技与小米签署的业务合作协议及其附件中的协议,史东科技的部分知识产权与小米共享,这意味着小米有权自行使用史东科技的知识产权,而不与科技公告史东分享利润。因此,从表面上看,斯通科技似乎是成熟的,其在小米的销售份额在报告期内有所下降。然而,从双方的关系来看,斯通科技很难摆脱对小米的依赖。
对私人品牌迅速崛起的质疑
在2017年和2018年,斯通科技先后推出了自己的品牌产品“斯通智能清扫机器人”和“小华智能清扫机器人”。在推出“石头智能清扫机器人”的那一年,该品牌产品的销售收入达到1.08亿元,2018年,该品牌产品的销售额增加到14.78亿元。与此同时,2018年推出的“小华智能清扫机器人”当年也实现了9200万元的销售收入。从表面上看,其自有品牌发展迅速,似乎离摆脱对小米的依赖不远了。但是,仔细分析后,可以发现,公司所谓的自有品牌背后其实有很多疑点。
作为一家产品设计公司,斯通科技产品由小米公司依托小米品牌销售,小米品牌既没有销售经验也没有销售渠道,公司没有品牌意识。那么,如果我们仅仅依靠自己的能力,在一年多的时间里,在原有的“米佳智能清扫机器人”的竞争下,它怎么可能实现刚刚生产出来的两个新品牌15.7亿元的销售额呢?重要的是要知道,由“明星”品牌小米驱动的“米佳智能清扫机器人”仅实现了14.39亿元的收入。很明显,仅凭公司一家就实现销售额的突然增长是可疑的。
另外,对于一个新的品牌产品,如果你想销售这个产品,巨额的广告费是必须的,那么斯通科技对于自己的“斯通”和“小瓦”品牌的广告费是多少呢?根据招股说明书披露的数据,2018年其销售费用中的广告和营销费用为5927.11万元,而2017年仅为144.69万元,与两个新品牌的销售额相比,增幅高达14亿元。对于新品牌来说,这种规模的广告和营销费用似乎太低了。我们应该知道,同行业上市公司Cobos在2017年的营销支出高达3.02亿元,但其销售收入仅增长了不到13亿元。2016年,当公司营销推广费用达到2.25亿元时,其产品销售额仅增长了不到6亿元。科博思的产品在技术含量和销售价格上并不比斯通的科技差,而斯通的科技能够以较低的推广成本,在没有销售经验和销售渠道的情况下销售其新产品,这是令人惊讶的。
此外,斯通的“斯通”和“小瓦”品牌销量大幅增加,这必然会对“米佳”品牌产生影响。小米作为斯通科技的命脉,怎么会愿意为了完成斯通科技而失去自己的利益呢?因此,斯通的新技术品牌卖得很好,销量大幅增加。没有小米的帮助,谁会相信呢?
当然,史东科技和小米都是骨头断筋通,可谓荣辱与共,所以有小米的帮助自然是好事,但问题是小米给了史东科技两个新品牌什么样的支持,以及它超低的广告和营销费用呢?至少这应该在招股说明书中明确披露?
采购依赖于大供应商
除了对主要客户的依赖,斯通科技还对供应商有很强的依赖性。虽然史东科技是小米的供应商,但实际上,小米没有自建的生产基地,也没有生产产品的能力,所有的清扫机器人产品都是委托加工生产的。说到代工,购买原材料是不可避免的。采购的主要原材料包括激光测距模块、锂电池组、左右行走轮模块、离心式DC无刷风扇、电源适配器板等。此外,支付很高比例的代工费是不可避免的。
根据斯通科技招股说明书披露的数据,2016年、2017年和2018年,前五名供应商的采购分别占采购总额的73.38%、79.84%和81.84%。可以看出,前五名供应商的采购集中度在不断提高,存在明显的采购依赖。在五大供应商中,在报告期内一直是其最大供应商的创业板上市公司新网达的依赖度最高。
鑫望达几乎承包了石材科技所有清扫机器人的代工业务。根据披露的数据,2016年、2017年和2018年石材科技对新旺达的委托加工采购分别为5299.93万元、3.31亿元和9.85亿元,分别占委托加工采购总额的99.68%、100.00%和98.80%。显然,斯通科技也绝对依赖这个供应商。这种依赖也有风险。如果有一天新旺达调整了业务方向或者因为其他原因不再为斯通科技工作,斯通科技很可能会面临无产品出售的尴尬困境,这显然对斯通科技不利,因为短期内很难找到另一家符合要求的代工企业。此外,这两家公司需要经营业务。
此外,作为一家即将上市的公司,斯通科技只有一种产品,比如清扫机器人,它本身就有不小的风险。无论是在未来的市场竞争中处于劣势,还是市场上出现其他替代产品,如果斯通科技赖以生存的扫地机器人不被市场认可,产品的销量将会直线下降或价格大幅下降,这将对其性能产生负面影响。
怀疑小米的“小金库”
根据招股说明书,斯通科技和小米公司似乎是相互依存的。一方面,斯通科技在商业活动中严重依赖小米;另一方面,斯通科技似乎已经成为小米的小金库。
根据招股说明书披露的数据,本报告期斯通科技的营业收入分别为1.83亿元、11.19亿元和30.51亿元,其中2017年和2018年的营业收入增长率分别达到510.95%和172.72%,增速超快。奇怪的是,如此快速的营业收入增长并没有给斯通科技带来多少现金增值,相反,反而使其货币资金越来越少。2016年、2017年和2018年,斯通科技账户的货币资金分别只有1.02亿元、9300万元和2600万元。尤其是在2018年底,可能很难维持运营。
除了快速增长的收入,2018年斯通科技的净利润只有3.08亿元。那么,在销售持续增长的情况下,公司的货币资金为什么会如此短缺呢?究其原因,还是其巨额应收账款不无关系。
根据资产负债表,2016年、2017年和2018年的应收账款分别为1.24亿元、3.80亿元和3.82亿元。对其招股说明书的详细研究显示,该公司的大部分巨额应收账款实际上来自小米公司,该公司的主要股东和主要客户。2016年,斯通科技的所有应收账款都来自小米通信。2017年,小米通信和小米科技的欠款总额为3.41亿元,占其全部应收账款的88.91%。截至2018年,小米通信和小米科技的欠款总额仍为2.56亿元。从这个角度来看,虽然斯通科技的表现表面上光鲜亮丽,但它只是小米在幕后的“小金库”,小米占据了大量资金。
从收入构成来看,斯通科技的经营业绩几乎完全依赖于与小米的关联交易,这表明其在业务上缺乏必要的独立性;在生产方面,四通科技没有自己的生产工厂,几乎所有的产品都依靠鑫望达来进行贴牌生产,所以在生产方面,它还远远没有独立;在资金方面,一方面,四通科技需要向小米借款,更重要的是,小米将四通科技视为“小金库”,通过大量应收账款占用资金,资金不独立;在管理方面,斯通科技股东中有很多小米的高级管理人员,所以两家公司之间的利益关系比较复杂,管理上很难有独立性;在知识产权方面,斯通科技的许多核心技术并不是排他性的,而是与小米共享的,因此其知识产权不是独立的。这样一来,斯通科技更像是小米的“附庸”,其独立性相当差。这是一家缺乏独立性的公司。一旦进入科技板块,如何保护众多中小股东和股东的权益?■
[编辑:张静]
免责声明:证券市场红色周刊力求信息的真实性和准确性。文章中提到的内容仅供参考。网站上显示的信息仅用于传播目的,并不代表《红色周刊》的观点,也不能保证此类信息的准确性和完整性。它不构成实质性的投资建议,所以操作风险由你自己承担。
来源:人民视窗网
标题:身陷小米生态链泥沼,石头科技“独立性”之殇
地址:http://www.rm19.com/xbzx/3220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