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3156字,读完约8分钟
文立达
财政赤字货币化的说法最近引起了很大的争议。判断财政赤字货币化的关键在于货币进入经济实体的方式。如果一个国家的财政部发行债券,由该国的中央银行或由中央银行指定的商业银行直接购买,然后转移到中央银行进行质押,那么这种操作就是典型的财政赤字货币化。
一些观点认为现代货币理论支持财政赤字货币化。这种观点的主要逻辑是,现代货币理论认为,在法律制度下,政府在印刷货币方面拥有垄断地位,可以发行他们需要的任何数量的货币,而不会破产或破产(除非这是政治决定的结果)。此外,发行债券和央行发行货币的根本支撑是国家信用。这两者之间没有本质的区别。据此,这种观点认为,政府可以发行过多的货币,货币发行的方式可以不受限制,财政赤字货币化也是选择之一。
然而,作者认为,现代货币理论事实上不能为财政赤字货币化提供理论支持。持上述观点的人可能主要是由于对现代货币理论的三种误解和错误推论。
首先,现代货币理论只认为政府可以印制钞票,而没有说明如何使用。现代货币理论也没有直接建议央行直接购买财政部发行的债券。然而,现代货币理论支持财政赤字货币化的观点得到了扩展和推论,中央银行可以直接购买财政部发行的债券。
尽管这种观点认为政府债务是通过央行发行货币来解决的,但从发行债券到印刷钞票的过程并没有被现代货币理论本身所表述。货币问题确实是央行的事,而财政部代表政府购买服务和产品并转移支付。财政部直接从中央银行获得新印刷的货币来购买服务和产品,这显然超出了任何货币理论的想象。财政部的财政只能通过向国内外私人机构和个人发行债券来解决。也是因为货币的印刷和使用之间存在巨大的差距,这不仅限制了财政部进行财政支出,也限制了中央银行用货币直接购买产品和服务。在讨论扩张性货币政策时,即使是经济学家也不知道如何让货币进入实体经济,这也是弗里德曼使用直升机分散货币的原因。在2008年美国次级抵押贷款危机中,伯南克首次尝试了量化宽松政策,随后央行找到了一种新方法,让央行在信贷货币体系下注入资金。然而,量化宽松显然不同于财政赤字货币化。
第二,现代货币理论认为,较大的政府债务不是崩溃的前兆,通过比较日本和美国的债务/国内生产总值比率,人们认为美国的债务水平可以继续增加。然而,现代货币理论是财政赤字货币化的理论基础的观点认为,其他国家可以像美国一样继续增加债务,不会引发政府债务危机。
这显然忽略了两个事实。一是日本和美国作为发达资本主义国家,还没有达到债务/国内生产总值的最高比率。美国可以继续增加债务,但不能简单地推断其他国家也可以继续增加债务。第二,现代货币理论认为,更大的政府债务不是崩溃的前兆,并且没有做很多研究,只是基于从几个独立样本得出的结论。它的理论本身很有争议。
从市场的角度来看,如果一个国家不将其财政赤字货币化,而是向私营部门发行国债,只要国债能够发行,就意味着市场本身的承载能力还没有达到极值,因此它可以通过发行国债继续增加政府支出。然而,应该注意的是,没有达到极值并不意味着没有极值,通货膨胀的爆发不是线性的,而是可能是一个瞬间的跳跃,尤其是在政府信用崩溃之后。此外,不同国家的债务承受能力也不同。债务崩溃的国家基本上是由更多的政府债务造成的。
第三,现代货币理论指出,政府支出的限度受到实际资源可获得性的限制。如果支出大大超过可用资源,就会造成严重的通货膨胀。然而,现代货币理论支持财政赤字货币化的观点认为,只要存在失业,就意味着实际资源没有得到充分利用,可用资源的边界没有达到。因此,在不引起通货膨胀的情况下,通过增加政府开支可以进一步提高资源的利用率。
的确,当出现失业时,可以说真正的资源没有得到充分利用,但当恶性通货膨胀发生时,真正的资源是否得到充分有效的利用?不完全是。通货膨胀前后,经济中的有效需求和失业往往不足,实际资源没有得到充分利用。
在世界经济历史上,财政赤字货币化导致了通货膨胀。正如弗里德曼的名言所言,通货膨胀是一种随时随地的货币现象。对我国来说,如何理解实际资源(或能力)的可用性应该值得进一步考虑。回顾过去,在中国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前后,当时的生产能力在短期内差别不大,但产量差别很大。这意味着不仅物理生产能力(厂房、设备等。)对产出很重要,但生产组织的形式也更重要。因此,货币发行必须匹配系统可以组织的资源及其输出,而不能只考虑物理资源本身。换句话说,即使有真正的资源没有得到有效利用,也并不意味着增加政府支出和扩大政府债务规模可以在不引发通胀的情况下增加产出。
综上所述,认为财政赤字货币化能够得到现代货币理论支持的观点源于对该理论的误解和错误推论。此外,进一步分析,笔者认为现代货币理论本身仍有讨论的空间。
首先,该理论认为,如果经济中有太多的钱,可以通过税收收回。作者认为这里有三个问题需要考虑。一个是如何判断经济中是否有太多的钱。如果通货膨胀不包括资产价格,那么适度的通货膨胀和飙升的资产价格意味着有太多的钱。第二,政府可以通过印刷钞票来解决财政收入短缺的问题,因为铸币税是从铸币税中征收的。此时,经济中的通货膨胀率极低,因为征收的铸币税比例很小。2011年,克鲁格曼在《纽约时报》上写道,如果政府想征收更多铸币税,它将不可避免地导致通货膨胀的无限螺旋。也就是说,如果政府希望通过印钞来收集更多铸币税,这将不可避免地导致通货膨胀。第三,征税意味着进一步征收原本属于公众的财产只会恶化私人消费支出,降低投资水平,最终导致产出下降,更有可能形成滞胀局面。换句话说,如果在经济中有太多的货币时出现通货膨胀,那么通过税收来筹集资金是完全不现实的。
其次,该理论认为,在生产能力没有得到充分利用的情况下,以本币计价的债务不会被迫违约。
这显然忽视了历史上许多恶性通胀国家的结果。当市场能够承受国债的发行,这意味着市场仍然有空的空间和资源。然而,如果国家未来不能创造足够的财富,使政府无法获得更多的税收来偿还债务,违约自然会发生。至于恶性通货膨胀只是一个非常小的数字的理论,它显然忘记了另一种形式的幸存者偏见,因为所有玩火的人都不见了。作为现代货币理论之父,沃伦·莫斯勒从赌意大利政府债券不会在20世纪90年代违约的赌博中获利逾1亿美元,并于1993年出版了《软货币经济学》。显然,他是在押注阿根廷或津巴布韦的国债,估计我们不会看到“软货币经济学”。
应该强调的是,中国近年来的稳定增长与稳定的物价密切相关。财政赤字的货币化可能导致价格水平的大幅波动。回顾中国经济发展的历史,改革开放后至1995年前,出现过几次高通胀(1988年为18.8%,1989年为18.0%,1993年为14.7%,1994年为24.1%,1995年为17.10%)。然而,在1994年双轨外汇体制改革之后,中国实行了有管理的钉住汇率制。也就是说,将人民币与美元的汇率维持在8.27元/美元(1997年前后达到的价值),从而使人民币发行锚定美元。同时,通过提高存款准备金率,通过冲销吸收经济中的过剩货币,形成外汇账户,从而抑制货币过度发行,保持货币价值和通货膨胀的稳定。此外,1995年《中国人民银行法》首次明确规定了中央银行的地位。央行独立性增强后,商业银行将受到监管,地方政府将无法引导商业银行贷款,从而真正解决货币发行监管问题。从1996年至2018年的通胀数据可以看出,一方面,平均通胀率仅为2.2%,另一方面,通胀波动(样本标准差)仅为0.0234,不到前几年的三分之一。因此,关于财政赤字货币化的意见或建议应该非常谨慎,以避免中国经济出现急剧的通货膨胀变化,从而影响经济增长的稳定性。
责任:李蕙敏
《中国经济周刊-经济网》的版权作品必须经过授权,重印时必须注明出处。违反者将被追究法律责任。
来源:人民视窗网
标题:现代货币理论支持“财政赤字货币化”?
地址:http://www.rm19.com/xbzx/61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