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1787字,读完约4分钟
图为清华长庚医院和广西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在网上会诊前,医生们互相问候。 本社记者李文摄
前几天,在好医生在线举办的战术发布会上,北京大学第一医院肾内科医务主任周福德分享了远程诊疗故事。 今年5月,来自宁夏的赵先生吃海鲜后出现面部皮疹,抗过敏治疗后好转,但随后出现乏力、食欲差、头晕及肢体麻木等症状,体重下降近6公斤。 经当地医院检查,赵先生血肌酐的存在进行性增高,血色素逐渐降低,病情足够多,经一段时间治疗后无明显效果。 随后,赵先生在远程专家门诊找到了在北京的周福德医生。 周医生经赵先生三次远程诊疗后,被诊断为高危患者。 必须接受血浆置换治疗。 经过这样的治疗,赵先生现在病情稳定。

“通过高端智能手机利用碎片时间,使远程专家门诊系统得以运行的高效远程协作方法,惠及全国众多患者。 ”周福德医生说。
网络对处理高质量医疗服务供给不足、医生资源总量不足、分布不均匀、医生之间能力差距较大等问题起着重要的作用。 另一方面,网络医疗平台向医生提供手机应用,让他们利用碎片时间和闲暇时间为患者服务。 另一方面,网络平台希望建立患者支付机制,培养患者的支付习性,让医生们的支付得到合理的利益,激发医生的动力,让他们把个人时间贡献给社会。

数据显示,从去年1月到10月,好医生在线平台上的医生总共为社会贡献了166万小时的剩余碎片时间中,有72%是三甲医院的医生贡献的。 在这166万小时的碎片化时间中,12%通过互联网面向大众进行科普,88%为个别患者提供服务,服务形式主要为图像文字咨询和电话咨询,共计提供2756万次服务。

“由于我们有准确的分诊系统,很多医生都说,好的医生平台分诊来的患者比门诊来的患者更准确,是他们想要的目标患者,这166万小时得到了高效利用,诊疗医生非常满意。 但是,如果将这些时间分成一部分用于远程会议的话,我想可以发挥更大的价值。 ”。 好医生是在线首席执行官王航说的。

在医疗改革和分级诊疗的大背景下,三甲医院的专家们越来越多地为基层医生提供远程会诊、远程诊断,形成了“基础检查、高级诊断、基础治疗”的模式。 这对患者来说,可以在当地不用乱跑就可以得到高级专家的诊疗方案,享受更高的当地医疗保险报销,可以节约时间和精力,减少痛苦。 对当地医生来说,得到专家的帮助是一个学习和迅速提高专业水平的过程。 对当地医院来说,维持了患者,增加了业务量。 对卫生管理部门来说,有助于实现不出大病的县分级诊疗目标。

目前,分级诊疗是医疗改革成功的关键,但进展缓慢。 北京协和医院等大医院门诊依然一天都供不应求,患者们不相信基层医生的能力,不管大病小病,都来看三甲医院的专家。 为了建立分级诊疗模式,必须转变基础医疗卫生服务模式,其中家庭医生签约服务是一个好办法。

对此,宁夏彭阳县委常委、副县长史金龙介绍说,彭阳县位于宁夏南部山区,是国家级贫困县,因病致贫、因病返贫问题比较严重。 当地看病难的问题主要集中在两个方面:一是交通不便,多而复杂的疑难杂症患者到上级医院看病价格昂贵。 二是医疗资源严重不足,老百姓无法处理身边现有的问题。 对此,彭阳县使用了家庭医生合同服务模式。

据介绍,彭阳县家庭医生模式是由多位专家支持的县乡村一体化家庭医生服务团队。 高级专科医生和基层全科医生建立慢病管理合作关系,为基层患者提供规范、专业的慢病管理服务。 遇到专科医生无法应对的问题时,在远程专家门诊向专家征求诊疗建议。

远程专家门诊很受基础医生和专家的欢迎。 今年6月,好医生以银川市第一人民医院为试点,开始采用远程专家门诊服务形式。 目前,开通服务的专家达到1万人,全国有远程专家门诊业务的县市达到224人。 王航表示,今年将继续扩大实验成果:一是至少5万名专家启动远程专家门诊服务,二是提高向下输送专家服务的运营能力,覆盖全国80%的县,基层群众在家门口选择三甲医院的专家门诊。

“我们还推动了由高级医生和下级医生利用手机平台组成的专家团队,目前有4353人的专家团队取得了成功。 在专家小组中,就诊医生首先诊断患者,如果发生无法应对的问题,可以随时在线请专家处理。 这对时间紧张的专家来说,效率大大提高了。 ”王航说,年内,专家队伍瞄准三甲医院一半主任和副主任医师,聚焦基层,将专家碎片时间和业余时间部分交给基层医生,提高基层诊疗能力,使患者可以安心留在基层治病
来源:人民视窗网
标题:“网络赋能基层医疗”
地址:http://www.rm19.com/xbzx/42490.htm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