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2511字,读完约6分钟
2018年,股票和债券价格下跌,但中信证券的证券投资业务收入却逆势增长。其公允价值变动收入令国泰君安羞于公布同期年报数据。中信证券披露的公允价值变动收入达到17亿元,同比增长107%。最后,是什么样的公允价值变化让中信证券在2018年获得了大量利润?
3月21日,中国券商行业的老大中信证券(CITIC Securities)公布了2018年财务报告。全年实现收入372.21亿元,同比下降14.02%;归属于母亲的净利润为93.9亿元,同比下降17.87%。虽然整体表现有所下滑,但在2018年经纪行业低迷之际,中信证券在经纪行业的领先地位仍难以撼动。
此外,中信证券去年实现自营收入80.46亿元,同比下降36.71%,是跌幅最大的业务板块。但有趣的是,中信证券2018年从证券投资业务中获利91.61亿元,实现了18.52%的反向增长。相比之下,中信证券的经纪业务、承销业务和资产管理业务分别下降了8.5%、30.3%和14.62%,证券投资业务在中信内部收入结构中处于主导地位。
中信证券认为,投资收益同比下降明显是由于处置金融工具收入减少,公允价值变动收入增加明显是由于证券市场波动导致金融工具公允价值变动。
但这也很吸引人。2018年,信贷息差扩大,债券市场和股票市场相对低迷。中信证券证券证券投资业务收入逆势增长的原因是什么?
中信证券如何通过投资赚钱?
中信证券在年报中表示:“2018年,股票自营业务根据市场环境变化及时调整投资策略,审慎配置资金,加强头寸管理,严格管理市场风险。”这可能意味着股票自营业务在2018年降低了头寸。
中信证券在年报中提到的另一点更为直截了当:“此外,公司另类投资业务灵活运用各种金融工具和衍生品进行风险管理,有效分散投资风险,丰富收入来源,克服市场下滑。负面影响。”
之后,中信证券还介绍了其目前的业务或策略,包括:股指套利、多股空、宏观对冲、大宗交易、统计套利、基本面量化、可转换债券套利、可交换债务策略、商品策略、期权策略、组合对冲基金投资、全球多策略基金等。
很明显,中信证券的利润部分依赖于金融工具和衍生品。然而,在去年的情况下,很难相信中信证券没有依靠衍生品空人头。
中信证券投资收益查询显示,公司投资收益同比下降,但公允价值变动收益不仅为正17.06亿元,而且比2017年增长了102.46%。引用的理由是“证券市场波动导致金融工具公允价值变动”。
来源:中信证券2018年年报
考虑到中信证券持有的一号证券(救助基金)的公允价值从2018年的173.92亿元下降至153.11亿元,下降幅度超过20亿元,中信证券最终实现公允价值变动收益102.46%的增长更值得称道。
此外,中信证券2018年发生股权质押式回购减值(即股权质押断仓),减值19.66亿元。然而,这一损失并没有极大地影响中信证券的整体表现。
如果你不怕不认识人,你就害怕比别人好。相比之下,国泰君安证券2018年亏损12.02亿元,但2017年仅亏损719万元。国泰君安也参与了证券一号投资,其公允价值变动约为16亿元。与中信证券相比,国泰君安相形见绌。
衍生品赚了多少钱?
事实上,衍生品不仅是股指期货或期权,也是外汇和利率产品,如远期和掉期。那么中信证券依靠什么样的衍生资产来赚钱呢?
接下来,让我们看看这张表:
来源:中信证券财务报表
这里有一个简单的解释。在证券公司交易性金融资产的分类下,金融资产和金融负债的会计处理相当特殊。期末,公允价值为正的计入金融资产,公允价值为负的计入金融负债。或者,更简单地说,如果一项交易亏损,它将被算作负债,如果它盈利,它将被算作资产。
从公允价值线可以清楚地看出,截至年末,权益衍生产品的资产项目计算为56.32亿,负债为33.84亿,两者之间的差额为23.52亿。
此外,不包括股票衍生品,包括利率衍生品、货币衍生品和信用衍生品,都出现了涨跌。尽管利率衍生品的名义规模大幅增加,但公允价值的差异并不大。包括货币衍生产品、信用衍生产品和其他衍生产品,所有这些都小于权益衍生产品的差额来确定总体差额,而总的公允价值差额仅为20.5亿元。
上表为中信证券2017年至2018年合并报表中衍生金融工具的对比图。虽然票据显示中信证券未到期期货合约目前处于亏损状态,但今年损益中的衍生产品项目明显以盈利为导向。
除了年报,还可以从股指期货头寸数据中获得一些线索。
2018年,中信证券的子公司中信期货是CSI 500指数的“最大空掌门人”, CSI 500指数分别在1月、3月、4月、6月、7月、9月和12月的7个月末成为net/きだof CSI 500指数的主合约。中信期货在2018年12月底的净空订单达到1910,这也是月底的最高持仓数量。
迈兹迪安·高盛
中信证券在中国享有“麦店高盛”的美誉,由于其组织结构、激励措施和经营管理模式,在各方面都向高盛学习。
近年来,中信证券似乎已经开始重演,成为中国的高盛。自2017年以来,中信证券大幅增加了衍生品投资和做市商业务,希望成为中国金融体系逐步走向量化自动化后的第一人。
2007年,在金融危机期间,高盛成为金融危机中唯一的赢家,让空承担了几笔抵押贷款债务。根据司法当局对高盛的指控,后者通过制作空抵押贷款证书获利37亿美元。
一些分析师认为,中信证券和高盛最大的区别在于做市商制度。中信证券2017年发展势头最强劲的场外交易业务是金融衍生品业务。前10个月新增名义本金815亿元,下半年规模明显高于上半年,市场份额超过20%。中信证券股票产品交易的名义本金仅为高盛的1.04%;净利润是高盛的8%。
在公司的股权结构中,中信证券也试图向高盛的合伙人制度靠拢。
3月4日晚,中信证券发布了员工持股计划草案(以下简称“草案”),旨在建立和完善职工与所有者的利益分享机制,提高公司治理水平,增强公司的凝聚力和竞争力。
根据该草案,公司的合格董事、监事和高级关键员工将有机会持有不超过公司总股份10%的股份,从1000股到1500股不等。此外,中信证券的员工持股计划有效期为10年,表明公司有意长期持股。
来源:人民视窗网
标题:中信证券去年靠衍生品空头大赚?
地址:http://www.rm19.com/xbzx/3050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