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354字,读完约1分钟

央视新闻(新闻联播):把盐碱地变成良田一直是人们的梦想。近年来,中国工程院院士袁隆平带领R&D团队在中国许多地方试验种植耐盐碱水稻,俗称海米,为中国大面积盐碱地筛选优良的海米品种。今年,海米种植试验区将从1万亩扩大到近2万亩,科技创新为中国粮食安全拓展了一个新领域。

【壮丽70年 奋斗新时代】科技助力 海水稻测试面积近两万亩

一年的计划从春天开始。在青岛海洋水稻R&D中心,袁隆平院士领导的科研团队正在播种耐盐碱水稻新品种。

海米是耐盐碱水稻的形象名称。它是指一种能够在盐碱地和滩涂上生存和生长并达到一定产量的特种水稻。2012年以来,袁隆平院士团队从核心育种工作入手,建立了耐盐碱水稻种质资源库,并利用杂交水稻技术等技术手段,筛选出一批耐盐碱水稻种植系。在试验阶段表现良好的海米品种能否经受住考验,将迎来关键的一年。

【壮丽70年 奋斗新时代】科技助力 海水稻测试面积近两万亩

青岛海洋水稻研究基地灌溉水含盐量为0.6%。为了增加产量,R&D团队还在土壤改良、水肥循环、自动化控制等方面进行了重点研发。

中国的海米栽培始于1986年,相关研究人员做了大量的基础工作。2016年以来,袁隆平院士带领青岛海米R&D中心科研人员,在单位产量上取得重大突破。中国在新疆、山东、浙江、黑龙江、陕西等五个类型盐碱地进行了综合改良试验,示范面积近万亩。在耕地资源有限的前提下,有效利用盐碱地资源已成为保障粮食安全的新途径。

来源:人民视窗网

标题:【壮丽70年 奋斗新时代】科技助力 海水稻测试面积近两万亩

地址:http://www.rm19.com/xbzx/2490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