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1066字,读完约3分钟
中国正在大力开展植树造林、控制水土流失和建设生态农业。经过几代人的长期奋斗,依靠科技,我们加强了对现有天然林和野生动物资源的保护,加大了综合治理力度。结果,全国适宜治理的水土流失区基本得到控制,适宜绿化的土地已经植树种草,建立了较为完善的生态环境防治监测和保护体系。
植树和改善生态环境离不开政府的指导。为了应对气候变化,控制土地退化和荒漠化,减少沙尘暴的危害,中国政府自20世纪70年代末以来实施了一系列重大的国家生态工程。其中,三北防护林工程已持续40多年。鉴于降水量的差异和不同气候区的特点,中国政府采取了不同的植被恢复策略,即综合考虑造林成本和配置密度等具体条件,尝试利用乡土树种进行生态恢复。例如,在年平均降雨量为300-400毫米的浑善达克沙地和科尔沁沙地,通过营造榆树疏林景观恢复退化土地的最根本目的是观察适宜水、适宜绿和水基绿的基线。
全民参与是保护生态环境的重要起点。播种新苗、保护绿色土壤是尊重自然、珍惜生态环境的文明理念。这些也是中国适龄公民应该履行的法律义务。中国是一个有着悠久植树历史的古老国家。植树节倡导的环保理念不仅鼓励公民在植树节做环保,也要求每个人在日常生活中贯彻这一理念。
科技驱动是中国应对生态环境问题的重要引擎。我们必须清醒地认识到,植树造林保护生态环境的复杂性和艰巨性,需要技术的引导和支持,需要创新的管理体制和机制。同时,为了以最低的经济成本取得最大的治理效果,我们迫切需要环境科技的支持来解决环境治理的技术、设备和材料等关键问题。我们必须大力开展科技驱动创新,以改善生态环境质量为根本目标,推动建设美丽中国。
法律保护是建设生态中国的有效因素之一。中国先后颁布了《国家造林绿化规划纲要(1989-2000)》和《国家造林绿化规划纲要(2011-2020)》。这些法律法规的颁布规定了造林面积、新增森林面积和森林覆盖率,以及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和重点林业项目要达到的指标。然而,世界上新的冠状病毒疫情提醒人类,实现人类文明健康发展的根本途径是敬畏自然,努力改善现有生态系统。我们每个人都应该从点滴做起,倡导植树造林,有效促进绿色增长。我们应该继续完善国家制定的政策和计划,以便有效地发展我国的造林和绿化事业。
推进生态中国建设是一项长期的战略任务,需要我们大家共同努力。尽管大规模的生态工程已经显著增加了中国的植被覆盖,我们仍然需要继续遵循16个字的政策:政府主导、国家参与、科技驱动和法律保护。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努力实现联合国2030年土地退化零增长的目标。(来源:人民日报海外版)
来源:人民视窗网
标题:种植新苗保护绿色土壤(新时代和新步骤)
地址:http://www.rm19.com/xbzx/186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