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8月,农业农村部农产品质量安全中心发布新一批全国名特优新农产品名录,遂宁市秭源农业开发有限公司(下称“秭源农业”)的“船山平菇”成功入选,成为美誉度极高的农产品。近年来,税务部门积极发挥职能作用,送政策、解难题,助力菌菇产业“致富路”铺到家门口,使小“菌菇”焕发出致富新“蘑力”。
政策赋能:从“试水温”到“国家级认证”的十年跨越在食用菌大棚里,一排排菌包整齐排列,一簇簇平菇钻出菌包、长势喜人。秭源农业负责人邓先建和工人们正忙着浇水、采摘、装筐。
据了解,秭源农业采用“公司+基地+农户”模式。其中宝塔村的菌菇种植基地最开始主要种植香菇、平菇等菌类,经过不断发展,现有菌类种植大棚180余亩,年产鲜菇逾百万斤,产值约400余万元左右。
发展不是一蹴而就的。据邓先建回忆,2015年创业初期,他承包了10余亩土地,组织3户农民开展菌类种植业务,当时“船山平菇”年产仅3万斤左右,整个种植产业尚处于“试水温”阶段。
转折点出现在2018年,当年得益于政府扶持政策和金融贷款,秭源农业3000平米的大棚投入使用,5个基地的耕种面积达到100余亩,年生产平菇、鸡腿菇等菌类达25万斤,产量相比2015年翻了三番。
随着生产规模扩大,菌类的销售方式由零散贩卖转为“订单式”销售,客户也由个体工商户转变为批发企业和大型超市,对产品的交付质量、企业的合规管理有更高的要求。
与产量变化同步的,还有对公司经营管理的新认识。同年,秭源农业首次开具免税发票时,邓先建意识到,合规经营、规范申报,企业才能发展才能长远。
为帮助企业精准掌握政策要点,船山区税务局根据企业生产经营情况,开展“点对点”上门辅导,引导企业逐渐规范健全会计核算,完善内控管理机制,规范发票开具使用,化解企业遇到的涉税疑难,帮助企业依法合规享受税费优惠政策。
邓先建说道,“通过网上申报,足不出户便能享受税费优惠政策,2024年企业累计享受各项政策减免高达20余万元,‘惠农服务’成为秭源农业撑杆起跳的助力。”
技术突破:从“小蘑菇”到“富民路”的产业跃升
随着企业资金的宽裕,秭源农业的菌类种植的攻坚方向也从扩大产量转向提升质量。
据了解,秭源农业积极与四川省农业科学院、四川农业大学合作,开展菌种选育与培养基配比优化。经过3年时间改良,竹荪这种珍稀菌种在当地成功实现规模化种植。与此同时,还引进智能化温室调控设备,彻底解决传统种植中因环境波动导致的品相不均问题,鲜菇口感得到改善。
如今,宝塔村的竹荪种植面积就达到了60余亩。在这丰收的季节,每天都能采收数百公斤的鲜竹荪,市场价格更是达到88元一斤。“目前都是订单式销售,每天还没采摘就被订购一空。”邓先建介绍,公司逐步构建了从制种、培基、种植、包装、销售为一体的菌菇产业链,在实现产业效益的同时,给当地提供了大量就业岗位,带动村民增收致富。
据了解,村里26户农民参与到生产经营中,户均增收约1万元。秭源农业开通了“线上小店”,销售覆盖范围从川渝两地延伸至全国,未来将招用更多村民参与菌类种植,携手奔赴致富增收路。
村民邓大伯的转变颇具代表性:“过去进城务工单程需半小时,如今骑车5分钟到基地,旺季月收入有2500元,还能照顾家庭。”这种“家门口就业”模式,成为乡村振兴中稳就业有效实践。
下一步,船山区税务局将进一步强化涉税服务和宣传辅导,在需求响应、政策落实、服务细化上持续发力,充分发挥税收大数据优势,根据菌菇产业发展现状开展“定制式辅导”,找准菌菇企业配套服务产业链,助力企业走稳发展之路。(陈洪磊)
来源:人民视窗网
心灵鸡汤:
标题:遂宁船山:税助合规 小菌菇焕发致富“蘑”力
地址:http://www.rm19.com/xbsy/6885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