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1893字,读完约5分钟
11月27日,中国工程院公布了新当选的67名院士名单,外籍院士增选结果同时发生。 此次增选共有18名外籍专家当选为中国工程院外籍院士,名单比上次增加10名,增幅明显,但美国公司比尔·盖茨的意外当选引起各界热议。 随着国内产业结构的升级,近年来外籍院士的研究行业也发生了变迁,未来中国大力推进的战术性新兴产业将受益,中国制造2025的蓝图也将得到更为坚实的推动力。

外籍院士的扩大率为125%
具体来说,此次新当选的院士中,从高等学校来的有31人,占46.2%; 来自研究所的有18人,占26.9%; 来自公司和医院的有18人,占26.9%。 来自公司和基层一线的工程科学技术专家和长期在西部边远地区工作的优秀专家被选中。
当天公布的18名外籍院士中,美国公司家、太阳能企业会长比尔·盖茨等上榜。 据北京商报记者整理,近三届当选的外籍院士人数分别为6名、6名、8名,今年增至18名,增幅达到125%。 中国工程院党组书记李晓红说:“这是迄今为止当选外籍院士最多的一次,第一是出于进一步加强国际合作的考虑,也是为了扩大工程行业国内外人才的国际影响和声誉。”

值得注意的是,18名新当选的中国工程院外籍院士历来与中国科技界广泛合作,其中3名外籍院士的从业人员分别是香港中文大学(深圳)、重庆大学和郑州大学,这表明他们的外籍院士身份不仅仅是头衔。
作为首任经济贸易大学产业经济研究所所长陈,随着产业结构的变革,中国在许多行业取得了技术研发的进展,但外籍院士大多是在研究行业做出开创性贡献、实现经济效益的专家,引入这些外部力量是有益的。
据了解,此次入选的比尔·盖茨所属单位不是微软企业,而是参与了他创立的太阳能企业。 人力资源企业最致力于原子能的开发,正在处理世界能源问题。 年,中核集团与太阳能企业签署合作文件,合作推进第四代核电站开发协议。

借用会员的加码提高高精尖
根据《中国工程院章程》,具有较高的工程科技水平和国际上良好的声誉,对中国工程科技事业的快速发展做出贡献,或对促进中国工程科技界国际交流至关重要的外籍专家、学者,可以被提名为中国工程院外籍院士。
从流程上看,外籍院士的增选与国内院士增选同步,即每两年举行一次,外籍院士候选人必须获得5名以上院士提名,并在全院士会议上举行无记名投票选举,参加投票的院士人数达到应投票院士人数的2/3,从而当选 获得赞成票且达到投票会员人数2/3以上的人当选。

据悉,外籍院士对中国工程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和我院工作人员有建议权,应邀出席我院组织的有关会议和学术活动,并可获得我院赠送的相关出版物。 但外籍院士对院士候选人和外籍院士候选人没有推荐权,也没有选举权和被选举权。

据北京商报记者整理,近年来评选的中国工程院外籍院士研究行业逐渐偏向微观科学,高精锐的优势也越来越明显。 外籍院士研究行业包括航空空航天工程、电子学与影像技术、材料学、公共卫生与流行病学等。 年包括船舶与海洋工程、包装技术与材料开发、电力电子学、环境工程与化工等。 年包括机械工程、无线通信等。 进入今年,当选外籍院士的研究行业进一步扩大到先进的纳米光子学、计算机分布式计算、核能电力等。

提高自己的技术是治本之策
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学术委员会委员王军表示,“从整体上看,年来遴选的外籍院士研究的新能源、新材料、生物工程、新闻技术等行业,属于我国近期深耕的战术性新兴产业。” 但王军也表示,中国工程院引进外籍院士的人数有限,相关行业比较单一,对国内产业升级可以起到辅助作用,但转型的关键还是中国自身核心技术提升的效率。

以芯片行业为例,据统计,中国芯片进口消费已经连续两年超过原油,过去十年累计消费额更是达到1.8万亿美元。 业内对芯片进口的依赖程度不断提高,促使国内企业尽快实现相关行业的技术创新,但效果一直不理想。 对此,王军表示,外籍院士的帮助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帮助公司转型,但根本的技术创新还是要公司立足自主开发才能实现,“当然,只有通过政府部门的斡旋,美国才能放弃对华高科技行业的出口、投资禁令,

根据中国制造2025计划,到2025年,中国制造业整体素质大幅提高,创新能力明显增强,两化(工业化和新闻化)融合进入新阶段,并与具有较强国际竞争力的跨国公司形成产业集群,在全球产业分工和价值链中, 解体分析认为,在实践这一蓝图的过程中,外籍院士将成为重要的补充力量。 他告诉陈睿北京商报记者,科研发达国家工程院有聘请外籍院士的惯例,这不仅可以提高该国科研全球化的视野和开放性,也可以不立即绕道而行,显然,对中国制造2025来说,外籍院士也是“锦上添花”的角色。
来源:人民视窗网
标题:“中国工程院院士名单背后的产业变迁”
地址:http://www.rm19.com/xbzx/42499.htm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