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1292字,读完约3分钟

1月26日,一组即将进入船舱的志愿者在进入船舱前宣誓。 总公司记者罗晓光摄影

月球作为地球的近邻,自古以来就受到人们的关注。 在我国自古流传的神话故事中,人们想象月亮上有宫殿,被称为“月宫”“蟾宫”。 这些古代人民浪漫美好的想象,今天正在成为现实。 “月宫一号”是我国第一个、世界第三个生物再生生命保障系统基础综合实验装置,以及世界第一个成功的四生物链路人工关闭生态系统,为我国载人航天工程和月球探测工程提供重要支撑。

““月宫一号”牛在哪”

当然,“生物再生生命保障系统”和“四生物链接”这两个词我不熟悉。 我们知道生命保障是载人航天的关键技术。 宇航员离开地球,活在遥远的太空中,离不开空的气体、水和食物。 但是,在目前载人飞行器和空之间的车站,所使用的生命保障系统是便携式或物理化学再生型的,为了维持生命保障系统的正常运行,往往需要以一定的周期补充材料。 人类将来要进行深度空探测,建立月球、火星基地,距离远,运输价格极高,因此需要“生物再生生命保障系统”。 利用其生物技术,原位循环再生人类生存所需的氧、水和食物,通过系统内的循环方法,减少外部材料的输入,提高系统的封闭度,降低运营价格。

““月宫一号”牛在哪”

在正式建设火星月球基地之前,有必要构建地基综合实验验证系统进行技术验证。 如上所述,我国是世界上除了俄罗斯和美国的海外之外,第三个建立了这样的体系的国家。 从结果上看,中国、俄罗斯、美国的系统都很成功,但从技术上看,我国的技术明显很高。 因为,俄罗斯采用的技术都是由人—植物组成的“双生物链接系统”,而我国采用的是由人—植物—动物—微生物组成的“四生物链接系统”。

““月宫一号”牛在哪”

在一个生态系统中,物种越多,稳定性就越强,当然也意味着技术多,复杂度也高。 美国和日本曾经尝试了4个生物链接系统,但都以失败告终。 另一方面,“月宫一号”于年完成,每年3人成功进行了105天的长时间密闭实验。 系统封闭度达到97%,100%氧气和水,55%食物循环再生。 这表明我国的生物再生生命保障技术已经达到世界领先水平。

““月宫一号”牛在哪”

当然,对这项技术的研究探索步伐不会就此停止。 经过三年的研究和快速发展,去年5月10日,“月宫一号”开始了新的征程。 进行了长达一年的长时间密闭实验。 这个叫做“月宫365”的实验,让两组8名志愿者进入“月宫1号”生活。 年7月9日,一组4名志愿者在上传60天后,和两组4名志愿者交替的年1月26日,两组志愿者结束了200天的胶囊内居住生活,再次和一组志愿者交替。 在两次轮换的过程中,“月宫一号”的内部长期以来有8人进驻。 在这个人数增加了两倍,二氧化碳产生量几乎增加了两倍的情况下空气体循环系统经受住了考验,这也表明了“月宫一号”这4个生物链系统的稳定性。

““月宫一号”牛在哪”

两组志愿者连续停留200天的时间也打破了俄罗斯科研人员创造的连续停留180天的世界纪录。 然后,“月宫365”的实验也从这里进入冲刺期,志愿者小组将完成最后105天的实验。 年5月,如果实验最终成功,将刷新人工封闭生态系统的连续工作时间记录,在人类航天事业的长卷上留下壮丽的“中国红”。 (作者:姚智驰,系“月宫一号”组员,北京航空宇宙大学研究生院)

来源:人民视窗网

标题:““月宫一号”牛在哪”

地址:http://www.rm19.com/xbzx/4242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