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1746字,读完约4分钟

――访问国家行政学院的汪玉凯教授

近年来,我国大力推进电子政务建设,运用计算机、互联网和通信等现代新闻技术手段,实现了组织结构和业务流程的优化重组,提高了服务效率。 在新冠疫情防控过程中,电子政务发挥了那些作用? 未来需要改善完整性吗? 记者采访了国家新闻化专家咨询委员会委员、国家行政学院教授汪玉凯。

“让“电子政务”发挥更大作用”

记者:如何评价电子政务在疫情期间所起的作用?

汪玉凯:疫情期间,中央各部门、地方各级政府的政务新闻化体系发挥了四个方面的作用。

——从1月20日开始,各地通过政府门户网站建立的疫情新闻发布平台,为当地民众了解当地疫情、政府疫情防控、相关配置等提供了重要的新闻渠道。

——利用各地近几年成立的大数据中心和大数据观察手段,为及时阻断疫情传播、隔离密切接触者提供了准确的数据,争取了时间。

——各地利用电子政务服务平台,为民众提供各种民间服务,使广大群众可以不出门就能获得政府的相关服务,从而减少人们的外出活动,增加感染风险,缓解社会恐慌。

――在再生产中,电子政务为各类市场主体提供了许多高效便捷的服务。 例如,国务院办公厅依托全国政务一体化平台,在春节期间迅速开通了为中小企业和个体工商户服务的通道,包括政策服务、办公服务和咨询服务,促进了再生产。

“让“电子政务”发挥更大作用”

但是,此次疫情防控反映了电子政务中存在的短板。 例如,在疫情初期,传染病直报新闻化系统没有一一发挥作用。 另外,在疫情防控过程中,一些数据阻碍了部门间的共享,一点应用系统无法及时满足公众的需求。 以武汉医疗服务为例,如果患者就诊前普遍实现网络预约,医院和相关部门及时进行新闻收集汇总,分时段开展就诊等,可以大幅提高医疗资源利用率,不使广大患者涌向医院,引起交叉感染 这些问题证明,在管理能力大考试之前,电子政务还有很多需要改进的方面。

“让“电子政务”发挥更大作用”

记者:各地各部门的电子政务事业目前有没有取得那些进展?

汪玉凯:经过多年的建设,我国电子政务发展很快总体来看还比较快,对转变政府职能,提高政府公共服务能力和管理水平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一是政府结构从物理碎片整体转变为虚拟空。 零碎的政府给政府在公司和老百姓的工作带来了很大的不便。 电子政务将物理形态的碎片化替换为互联网空之间的整体性、无缝对接。 这有可能从根本上改变政府的服务模式和管理方法。

“让“电子政务”发挥更大作用”

二是政府管理由封闭向开放转变。 电子政务的显著优势之一是通过政府门户网站及时发布政府各种新闻,提高政府的公开性和透明度,使公共权力在阳光下运行,接受人民群众的监督。

三是政府内部治理从部门协调向整体协调转变。 通过大数据的运用和新闻资源共享平台等的构建,可以实现部门间的整体业务合作,减轻部门间的相互吸引、责任,大幅提高行政效率。

四是政府运行由以前流传的手工业转变为智能智慧。 政府已经脱离了手工业的形态,朝着智能化、智能化的方向迅速发展。 例如,近年来,全国4300多个政务服务中心通过大力宣传“网络+政务服务”,创造了许多新的服务方法,如“最多跑了一次”、“未经批准”、“一网通”等

“让“电子政务”发挥更大作用”

记者:未来电子政务的快速发展方向是什么? 面临的最大瓶颈是什么?

汪玉凯:随着5g时代的到来,未来的电子政务将朝着数字政府的方向前进。 这将对提高国家的管理能力产生巨大的影响。

近年来,全国许多地方政府相继出台了数字政府快速发展规划,建立了相应的推进机制。 从总体上看,电子政务应在许多方面发力:应对经济下行压力和国际贸易不明朗,为改善经营者环境提供进一步保障。 持续提升“网络+政务服务”绩效,向公众提供更便捷服务的人工智能在电子政务中得到了充分应用,特别是在交通、环境保护、市场监管、公共安全等行业有了新的突破。 政务大数据进一步开发利用,加快数据融合协同政务实现新突破,放管服改革继续发力政务新闻化围绕环境建设进一步改善,如安全、法治、标准化等。

“让“电子政务”发挥更大作用”

目前制约中国电子政务快速发展的最大问题还在于体制和机制方面,即互联互通困难、数据共享困难、业务难以协同。 如何将“三难”变为“三通”,即网通、数据通、业务通,是亟待处理的问题,直接影响到全国政务一体化平台和全国政务大数据中心的构建。 只有处理了这些体制机制方面的障碍,跨阶层、跨部门、跨地区的全国一体化政务平台才能真正发挥作用,发挥更大的作用。 (记者曲哲涵)

“让“电子政务”发挥更大作用”

来源:人民视窗网

标题:“让“电子政务”发挥更大作用”

地址:http://www.rm19.com/xbzx/4184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