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3321字,读完约8分钟

银行不良估值的微小差异会导致估值的巨大差异。银行可以修改其不良贷款,不使用金融欺诈,但使用一些法律调整手段,使不良问题看起来不那么严重。

银行业一直被认为是一个难以理解的行业,而大多数人不能理解银行的关键原因之一是他们不能理解自己的缺陷。因为,从表面上看,许多银行对账单的不良数据差别不大,比如,好银行的不良率为1.3%,差银行的不良率为1.8%,但实际上,市场给出的估值相差很大。事实上,所有这些问题的实质是投资者无法理解或阅读银行对账单中的不良信息。接下来,作者谈到了对银行对账单进行不良研究的技巧。

银行不良的研究技巧

银行倒闭的整个生命周期所涉及的过程和指标

在学习不良分析技巧之前,有必要弄清楚银行不良的整个生命周期都涉及哪些过程和指标。对银行而言,有必要将吸收的负债或自有资本配置为资产,包括贷款、债券、银行间资产和非标准资产,其中贷款占银行资产的一半以上。只要它是一项资产,就有违约的风险。一旦违约发生,将会给银行带来不良资产。

银行不良的研究技巧

银行的不良贷款主要来源于贷款,只要我们关注不良贷款,就能掌握银行资产质量的总体情况。银行贷款后,客户需要每月偿还利息(或利息+部分本金)。一旦客户未能按时偿还贷款,这些贷款的状态将进入逾期状态,根据逾期时间的长短,可分为逾期不到30天、逾期30-90天和逾期90天以上。银行将根据客户的实际情况对贷款进行分类。

银行不良的研究技巧

根据银监会对银行对账单披露的要求,银行需要按照五级贷款分类标准披露贷款质量数据。这五个类别是:正常、关注、可疑、次要和损失。应当指出,逾期贷款和不良贷款之间没有直接的对应关系。对于贷款,银行需要从营业利润中计提贷款风险减值损失,并将其注入贷款减值准备金池。各类贷款的计提标准完全不同,其中正常贷款的最低计提标准为1%,相关贷款的最低计提标准为2%,可疑贷款为25%,次级贷款为50%,损失为100%。

银行不良的研究技巧

当贷款变成坏账时,银行可以采取各种措施来处理,包括内部收回、外部收回和不良资产证券化。当贷款本息无法收回时,银行可以利用贷款减值准备池中的减值准备核销不良资产,核销后的不良贷款余额和资产减值准备将同时减少相应的不良资产余额。当然,如果这部分资产的本金和利息在核实后收回,这笔钱可以冲回资产减值准备池。

银行不良的研究技巧

可以看出,不良贷款的全过程有四个池和三个主要过程。这四个池是:池1:不良贷款(包括正常和相关贷款);池2:不良贷款;池3:贷款减值准备;池4:减值前利润。三个主要过程是:1 .新的不良贷款(贷款从池1流向池2);2.资产减值损失准备金(资金从池4流向池3);3.不良贷款的核销(池3的资金流出抵消池2的不良资产)。

银行不良的研究技巧

新生成的不良率和不良离差率是最重要的

作为投资者,如果你想更多地了解投资银行,你需要了解以下信息:

1.新增不良贷款数量,对应指标:新增不良贷款率=新增不良贷款/贷款总额。这一指标反映了一段时间内从池1流向池2的贷款比例,这也是最重要的主要指标。

2.计提多少减值损失,对应指标:减值与营业利润之比=减值损失/营业利润;信贷成本=减值损失/贷款总额。前一个指标反映了减值损失对利润的侵蚀,也反映了银行在未来扭亏为盈后的实力。后者反映了贷款的风险程度。

3.不良贷款总数,对应指标:不良率=不良贷款余额/贷款总额。该指标反映了某一时间点所有未处理缺陷的数量。

4.减值准备余额是否充足,对应指标:不良覆盖率和贷存比。坏账覆盖率=贷款减值余额/不良贷款余额,贷存比=贷款减值余额/贷款总额。坏账覆盖率代表池3是否能够覆盖现有的坏账(池2),贷存比代表池3能够抵御多少未知风险。

5.不良标准是否严格,对应指标:不良偏离率=逾期90天的贷款余额/不良余额。不良偏离率越高,银行的不良识别标准就越不严格。

所有这些指标中最重要的是第一和第五项。第一个指标对当前的不良事件最为敏感。当银行新增不良贷款率下降时,即使现有不良贷款率更高,也不用担心,现有不良贷款率可以通过时间解决。不幸的是,除了招商银行,其他银行都没有公布价值。

银行不良的研究技巧

第五个指标表示与不良余额相关的所有其他指标的可信度。不良识别标准越严格,其他指标的参考值越大。至于新产生的不良余额,虽然大多数银行还没有公布,但可以用一些方法来得到近似值。例如,坏账增量=新增坏账-核销-其他方式处理的坏账。因此,新增不良贷款下限=不良贷款余额增量+核销。

银行不良的研究技巧

法律调整意味着让坏的看起来更好

通过对主要不良相关指标的分析,我们可以看到银行是如何通过典型案例改变其不良状况的。请注意,这里没有虚假的财务报告,但一些银行通过法律调整措施,让不良问题看起来不那么严重。

案例1:牺牲严重的偏差

H行2018年上报的不良数据如表1所示。银行的缺陷偏差达到198.74%,说明银行H的缺陷识别标准很差。过去,监管当局并不要求不良偏离率指标。为掩盖不良问题,本行故意将不良贷款计入相关贷款,规避减值准备监管指标。自2019年以来,中国保监会要求银行将不良贷款偏离率控制在1%以下。根据中期报告的静态数据,如果银行的不良贷款偏离率达到1,那么恢复的数据可以说是糟糕透顶,不良贷款率为3.52%,不良贷款覆盖率为79.74%。

银行不良的研究技巧

案例二:快速扩张的贷款规模稀释性差

D银行从2016年年中开始实施信用卡战略,大力推进信用卡授信、透支和分期付款业务。在信用卡业务快速扩张期间,该业务已成为D银行的生命线,如表2所示。该银行的贷款业务是先盈利后风险。贷款发放后,利息将在下个月到来。然而,贷款很少在第一个月逾期,违约通常发生在贷款后的一段时间。因此,当不良贷款增加时,可以通过迅速扩大贷款规模来稀释现有的不良贷款,而未来新产生的不良贷款可以通过以后的贷款来稀释。

银行不良的研究技巧

这个技巧相当于无限期地拖延问题。最终结果有两种可能性:第一,经济复苏,这些糟糕的事情会持续下去,成为优秀的资产。另一个原因是,银行不能再忍受和暂停规模扩张。例如,由于资本充足率的限制,后续的不良贷款率将会爆发。例如,D银行推出信用卡业务后,不良余额一直高速增长,但这反映出不良率被迅速扩大的资产规模所掩盖。截至2018年年中报告,D银行的业务没有扩大。尽管不良贷款余额逐渐放缓,但不良贷款率迅速恶化。

银行不良的研究技巧

案例3:高生成、高曝光和高核销

一家P银行一直在遵循所谓的高利率、覆盖高风险的惯例,并放松风险控制以追求快速扩张。如表3所示,自2015年以来,它已连续三年报告。虽然银行的净息差是最好的,但贷款的信贷成本高达2.39%~3.08%。算上信贷成本,信贷业务基本上是赔钱。虽然我行不良贷款率不高,但其覆盖率、存贷比等监测指标一直徘徊在监管线上。整个银行通常在不增加利润的情况下增加收入,这不仅无法向投资者支付高额股息,还经常需要再融资,这是价值毁灭的一种模式。

银行不良的研究技巧

案例4:“巧用”投资资产避免不良披露和减值准备

某银行一直以其强大的创新能力而闻名。在过去几年中,通过将信贷资产打包为应收账款投资,避免了不良信息披露和减值准备。与近3年类似资产的同类银行相比,存在巨大差异,如表4所示。这家银行的贷款比率远低于同行。由于投资资产不需要强制披露不良分配的详细情况,因此不需要按照规定计提减值准备。因此,X银行获得了比同等规模银行更高的贷存比和类似的贷款减值准备金。

银行不良的研究技巧

但是,从2017年开始,银监会要求银行按照基金应收投资渗透管理的原则,确保根据基础资产充分计提风险权重和减值准备。这项规定出台后,X银行不再擅长创新,因此自2017年以来,X银行加快了资产配置。随着贷款比例的增加,银行前几年辉煌的不良数据开始变坏,出现了不良余额和不良率的双升,贷款与贷款和不良覆盖率的比率呈下降趋势。

银行不良的研究技巧

通过以上案例不难看出,银行的不良数据仅仅通过报纸上反映的不良率、存贷比、覆盖率等指标是无法区分银行的不良实际情况的。在了解不良生命周期的基础上,从多个维度考察银行,可以得到更可靠的判断。

[编辑:荔湾]

免责声明:证券市场红色周刊力求信息的真实性和准确性。文章中提到的内容仅供参考。网站上显示的信息仅用于传播目的,并不代表《红色周刊》的观点,也不能保证此类信息的准确性和完整性。它不构成实质性的投资建议,所以操作风险由你自己承担。

来源:人民视窗网

标题:银行不良的研究技巧

地址:http://www.rm19.com/xbzx/3018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