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5678字,读完约14分钟
中国证券业协会组织了首次证券基金行业首席经济学家季度会议。与会专家认为,今年资本市场体系建设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1.尽快推进科技板块落地,构建服务创新经济的资本市场服务体系。2.加快社保和保险资金入市,引导长期资金进入资本市场。培育和发展中长期债券市场,促进信用债券市场基础设施的有效整合。4.继续防范和化解上市公司股权质押风险。
以下是全文:
2018年12月25日,中国证券业协会组织召开了首届证券基金行业首席经济学家季度会议。神湾宏源证券杨长生、中泰证券、中信证券朱、证券李康、东方证券、新时代证券、大成基金姚玉栋、基金等五家基金公司的投资总监等八位首席经济学家出席了会议。会议认真学习了习近平总书记在改革开放4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精神和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认真讨论了2019年宏观经济形势,分析和讨论了中国资本市场的发展趋势。根据会议,协会形成了宏观经济形势分析报告。
宏观经济形势分析报告
——2018年第四季度首席经济学家例会
一、对当前经济形势和改革重点的基本判断
与会首席经济学家认为,当前中国经济正处于新旧动能转换过程中,新动力、新动能不断增加;长江经济带建设、京津冀一体化、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等战略进一步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在传统人口红利下降的背景下,工程师红利开始出现。中国经济有很大的发展潜力,有很大的弹性和回旋余地。当前,由于外部环境的变化和内需结构的调整,中国经济发展面临一系列挑战。
(一)经济发展的外部环境面临更大的不确定性
1.发达经济体增速放缓,新兴经济体增长面临巨大压力
美国是三个发达经济体中第一个产出缺口为正的国家,其他发达经济体的产出缺口也正在变为正。正产出缺口表明该国已进入高经济增长阶段。通常情况下,国家的通胀压力会上升,经济增长周期会逐渐结束。美国第二季度国内生产总值增长率一度达到4.2%,而第三季度实际国内生产总值增长率仅为2.83%,表明美国经济已经度过了繁荣期。一系列指标显示,美国、日本和欧洲等发达经济体正处于经济上升周期的末端,未来出现滞胀或衰退的可能性增加。新兴市场经济体存在分歧。除了相对稳定的东南亚国家,其他新兴市场国家都面临经济下行压力。
2.发达经济体开始提高利率,缩小规模,全球流动性趋于萎缩
美国继续推进“升息+缩台”的紧缩进程。联邦基金利率已提高到2%-2.25%,其资产和负债已从峰值时的4.5万亿美元降至约3万亿美元。欧洲央行保持三大利率不变,并明确表示不会在2019年夏季之前加息,这超出了市场预期。从2018年10月开始,欧洲央行每月债券购买规模从300亿欧元下降到150亿欧元,表明欧洲央行的货币政策已经开始微调。日本银行保持-0.1%的超额准备金,将10年期政府债券的收益率保持在零左右,全年保持80万亿日元的资产购买规模。美联储将需要大约三年的时间来缩减规模,欧洲央行将需要大约三年的时间来退出量化宽松。然而,由于不同的退出时间点,主要发达国家央行的资产负债表可能会缩水长达十年。
全球流动性紧缩可能会对全球经济产生负面影响:首先,它会导致大宗商品价格走低;其次,它导致国际货币发行国的本币升值。随着全球流动性普遍萎缩,土耳其、巴西、印度和印度尼西亚等新兴国家很难保持货币稳定。
3.新兴市场国家的需求增长率正在下降,并且存在螺旋式下降的风险
新兴市场国家的需求约占全球需求的一半。由于全球贸易一体化,新兴市场国家的需求增长率大幅下降,发达国家的经济势必受到影响;发达国家的经济衰退也将对新兴市场国家产生不利影响。两者的周期性影响可能导致全球经济出现螺旋式下降的风险。
4.中国参与全球治理体系建设应更加注重与中国长期改革目标的一致性
随着中国经济实力的迅速提升和与世界经济的深度融合,中国正在积极参与全球治理体系和规则的制定。各国期待中国在全球治理中发挥更大的作用,一些国家也存在矛盾心态,制约着中国影响力的快速发展。因此,中国一方面要敢于承担与其国际地位相匹配的大国责任,另一方面也要更加注重规则制定与中国对外开放重点和改革长远目标的一致性。
(二)挖掘内需潜力,继续在基础设施投资稳定增长中发挥重要作用
1.中国的出口形势依然十分严峻
2019年,中国外贸发展环境严峻复杂,世界经济下行风险加大,贸易保护主义威胁不断加深,中美贸易摩擦对中国外贸发展的影响不断显现。根据第124届广交会的出口交易额,同比下降1%。中美两国都有通过谈判解决贸易争端的明确意图,而且很有可能通过谈判达成协议。
2.基础设施投资是反周期的,应该是短期内稳定经济增长的主要起点
国内房地产销售呈现下降趋势,房地产投资高增长率难以维持。制造业投资与出口之间存在一定的相关性,出口增长乏力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制造业投资的复苏。基础设施投资是唯一的反周期投资领域。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强调,要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民生基础设施和信息技术基础设施投资,扩大发行专项债券,鼓励ppp模式在清理基础上继续发展,加快重大项目审批,稳定基础设施投资。
3.关注人口变化,继续挖掘人口红利,促进高质量生活,稳定消费和服务需求
中国传统的人口红利正在消失,劳动力人口比例正在下降,新增人口增长率正在下降,劳动力成本继续上升,人口老龄化正在加速。然而,中国劳动力素质正在迅速提高,劳动力人口结构正在优化,人力资源市场和配置效率正在迅速提高,工程师奖金正在出现。中国人口基数大,中等收入人口增长迅速,消费绝对水平低,消费结构差异较大,消费和服务的市场潜力巨大。只要我们把供给面结构改革与挖掘国内市场需求潜力、适应消费升级、增加消费导向、推进公共服务供给体制改革、刺激居民医疗、教育、文化体育、养老、住房保障和就业培训等需求结合起来,就能构建强大的国内市场,稳定经济增长。
(3)关注新时期政府权力与市场权力相结合的改革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的高速增长依赖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势和市场资源配置优势的叠加,这是两种力量共同推动的结果。然而,随着中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政府权力与市场权力相结合所产生的叠加效应正在弱化,发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优势的路径和途径需要新的探索。
1.政府投资和企业投资的叠加效应正在减弱
不同于西方经济理论认为政府投资和社会投资会相互挤压,从中国过去的发展经验来看,政府投资和社会投资是相互拉动的。政府集中投资基础设施和基础产业,为社会投资创造了良好的投资硬环境,带动了工业投资和房地产投资的快速发展。在投资主导发展阶段,充分发挥两种投资的优势。然而,目前中国经济增长已经从投资拉动转向消费拉动,政府投资和社会投资的叠加效应正在减弱。
2.地方政府促进经济发展的传统手段正受到挑战
过去,经济发展主要依靠工业和房地产,而政府主要依靠规划、土地资源、基础设施、税收政策和相关配套资金来促进经济发展。如今,经济增长的新引擎是数字经济和现代服务业,其发展因素取决于人才、技术、信息、数据和商业模式等动产因素。政府继续用过去的手段推动新经济发展的效果会下降,地方政府和企业两个引擎之间的契合度也会下降。
3.国有企业和民营企业在发展中的相互促进和互补力量有所下降
过去,国有企业的投资领域主要集中在基础设施和能源资源提取加工领域,投资周期长、风险高、资本消耗大,为民营企业的发展创造了基础产业的基本要素和支撑环境,包括能源、交通物流、信息数据、金融服务等。,形成了国有企业和民营企业之间的良性互补关系。近年来,他们在产业分工、业务合作、信用关系等方面的关系有所恶化,亟待纠正。此外,民营企业的制度性问题更加突出。民营企业最大的制度性问题是缺乏现代企业制度和投资风险分担机制。现代市场经济要求产权多元化、风险分散、管理专业化、财务透明和企业社会化。因此,有必要纠正国有企业和民营企业的发展关系,推动民营企业加快体制改革。
4.推动金融市场从房地产要素向动产要素转变
过去,中国金融市场的基础是房地产,房地产将土地、房地产和企业固定资产货币化,通过房地产抵押形成巨额债务金融资产。随着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土地、房地产和能源资源的重要性下降,经济发展开始转向动产要素的核心。技术、人才、数据、信息、商业模式和产权变得越来越重要。如何将这些动产要素转化为新的金融市场基础,是中国金融市场发展面临的重大课题。中国正在加速科技板块的落地,这与这一发展趋势相适应。
二.宏观经济政策的相关建议
面对当前经济下行压力加大和严峻复杂的外部环境,经济学家提出以下宏观政策建议:
(1)宏观经济政策应更加积极,既不泛滥也不过于保守,并应加强财政减税
面对经济下行压力,2019年宏观经济政策应该更加积极。但是过度宽松的货币政策可能会引发房地产泡沫。一些经济学家指出,积极政策不应泛滥或过于保守,而应保持弱刺激。货币政策应继续保持稳健,并注重引导传导机制。应加大财政政策的力度,加强减税力度,善用个人税收政策,简化和优化个人纳税申报和抵扣流程。适度提高中央政府杠杆率,鼓励民营企业投资技术改造,深化国有企业改革,优化民营企业与国有企业发展关系。
(2)重视制造业发展,加大科技投入,促进产业加速升级
从国际经验来看,大国的经济发展一般需要在发展制造业的基础上促进服务业的发展。没有制造业的基础,单纯发展服务业和金融业,经济转型很容易陷入空心态的陷阱。要加大研发投入,特别是基础科学和关键技术研究的投入。中美贸易摩擦表明,主要依靠进口技术和模仿技术的时代已经过去,我们必须坚持创新,牢牢掌握核心技术。
(3)注重引导货币政策传导机制,引导资金进入实体经济
货币政策传导机制的导向需要制度调整。目前,银行层面流动性充裕,银行间资金价格下降,但资金无法进入实体经济。银行不愿向中小微企业放贷的主要原因是,银行需要评估风险覆盖面和资本安全性。政府应适当分担银行对中小企业贷款的风险,加大担保机制的建立力度,扩大中小企业贷款利率的波动范围,确保银行能够按照市场规律扩大对中小企业的贷款,不搞运动,不搞一阵风。
(4)加大扶持民营企业的政策,调动民营企业的积极性
第一,加大对民营企业的资本保护,特别是产权保护,提高民营企业家的社会地位。第二,继续推进“配送服务”改革,坚决打破不必要的管制,打破行业和地区垄断。第三,根据需要,设立政府专项资金,支持民营企业技术改造和产业转型,支持民营企业解决股权质押问题,支持民营企业进入国际市场。
(e)引导产业政策的传导机制,更好地发挥政策的有效性
2018年以来国务院出台的相关政策在社会上引起了一些讨论,也对股市产生了一定的影响。如新能源汽车补贴调整、光伏产业补贴调整、“五险一金”征缴管理办法调整等。因此,有必要进一步加强政策沟通,充分考虑政策调整对民营企业的负面影响。政策制定和调整要充分听取各方面意见,把握好社会预期,给企业和市场足够的时间消化吸收。我们应该更加关注产业政策的稳定性和持久性,稳定政策预期。
三、当前资本市场体系建设的相关建议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要求更加重视资本市场的作用。与会专家认为,今年资本市场体系建设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尽快推动科技板块落地,打造服务创新型经济的资本市场服务体系
习近平总书记在首届进出口博览会上宣布,中国将在上海证券交易所设立科学技术委员会,并实行试点注册制度。中央经济工作会议还指出,资本市场在金融运行中发挥着重要作用。要深化改革,建立规范、透明、开放、充满活力、富有弹性的资本市场,提高上市公司质量,完善交易体系,引导更多中长期资金进入,推动上海证券交易所科技板块和试点登记制度尽快落地。上海证券交易所设立科技局是实施创新驱动发展、实施科技强国战略、促进高质量发展、增强资本市场服务科技创新功能的重要举措。
(二)加快社保和保险资金入市,引导长期资金进入资本市场
有必要协调养老金市场准入、指数和etf产品之间的发展关系。指数产品的开发对推动养老金进入市场可以起到三个作用:一是通过半被动或完全被动的投资方式,有效降低基金管理费,增加养老金产品的投资收益;二是通过指数化投资充分分散风险,提高投资透明度,在资本市场分享长期投资收益,避免主动管理带来的高波动风险;第三,通过流动性好的指数产品,可以更好地控制冲击成本。指数产品的这些优势与养老金产品低风险、低利率的管理目标非常吻合。
允许实行差别化管理费试点。国内一些公共基金对养老基金、企业年金和社保基金实行基金销售费率下调(优先认购费)政策,但管理费和托管费不能区别对待。建议通过设定独家养老金份额,实施差异化、更优惠的管理费和托管费,进一步提升指数产品的低成本优势。
应当注意的是,由于过于短期的评估制度,一些机构只能将获得的长期资金转化为短期投资。监管部门应引导基金公司淡化规模排名和短期业绩评价,用更客观、更长远的指标来评价基金公司,通过机制和评价机制的设计,使“短期资本”成为“长期资金”。
(3)培育和发展中长期债券市场,促进信用债券市场基础设施的有效整合
中长期债券市场对于降低实体经济融资成本、完善货币市场传导机制具有重要意义。建议加快解决证券交易所债券市场与银行间债券市场的分割问题,推进信用评级统一监管和资格互认,建立统一的债券市场体系和规则标准;进一步解决刚性赎回问题,使债券违约风险能够被市场完全定价。目前,上市公司债券刚性支付已经被打破,但国有企业和地方政府债务刚性支付仍然存在。完善债券市场信息披露制度,形成规范、完整的信息披露体系。
(四)继续防范和化解上市公司股权质押风险
短期而言,应建立和完善股权质押规模和个人股权质押履约保证率的监测预警机制,加强风险披露和预判,对全行业股权质押规模进行压力测试。从长期来看,股权质押的风险在于大股东流动性吃紧,宏观流动性宽松难以缓解问题。除了支持民营企业的融资措施等临时性措施外,政府还需要将经济结构调整和产业转型升级结合起来,解决上市公司经营困难,缓解民营企业融资压力,多渠道加大对民营企业的金融支持。
来源:人民视窗网
标题:首席经济学家季度例会召开 专家称尽快推进科创板落地
地址:http://www.rm19.com/xbzx/2775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