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1062字,读完约3分钟
新华社长春1月24日电(记者徐树敖,刘硕)东北地区严冬和寒风凛冽,但位于中、俄、朝交界处的吉林省珲春市的“红热”有增无减。长春、延吉等地的各种团体一直在参观珲春的反工会遗址,接受一系列感人的抗日战争故事中的红色历史教育。
珲春在抗日战争中经历了硝烟的洗礼,在其境内留下了大量的革命文物和抗日战争文物。近年来,当地政府不断开发红色资源,使得这个边城的“红色魅力”日益凸显。
在珲春市英安镇大黄沟村的烈士陵园里,埋葬着13位抗日战争时期为国捐躯的英雄。“1938年8月,当地游击队在大黄沟休整,由于叛徒的告密,日军夜间伏击,13名成员在战斗中英勇牺牲……”65岁的老兵刘国欣每次都热泪盈眶地讲述这段历史。
自从1977年退伍后,刘国欣每年都去墓地扫墓。自2004年以来,他每天都来这里巡逻,并主动向游客解释。在崎岖的山路上走了很长时间后,刘国欣的鞋子已经穿破了。在刘国欣的影响下,大黄沟村越来越多的村民熟悉了这段红色历史,他们中的许多人可以讲述13位烈士的故事。
2004年以来,珲春先后修复了大黄沟十几处抗日战争遗址,建成珲春党史陈列馆,形成了大黄沟党史教育基地。从烈士陵园到教育基地,大黄沟成为珲春红色历史教育最具代表性的地方。
近年来,珲春不断加大对大黄沟基地的投资,形成了现场教学、集中教学、学生体验相结合的红线。大黄沟的名声逐渐传到吉林省,全国各地的各种团体来到这里学习抗日战争的精神。据统计,2018年珲春党史展览馆的参观人数达到5万人,超过了去年的3万人。
面对越来越多的游客,珲春市政府官员加入了讲师队伍。退休后,珲春市委党史研究室原主任刘乃仁作为志愿者评论员来到党史陈列馆。凭借丰富的专业知识,他培养了一批高素质的讲师。“根据游客的年龄和职业,我们希望将珲春的红色历史清晰地印在游客心中。”刘乃仁说道。
记者在采访珲春时发现,珲春也有一些民营企业家加入了“红色宣传员”的队伍。2017年,民营企业家夏锡成投资数亿元在珲春修建了红色文化民俗博物馆,展示了他从各地收集的大量抗战物品。“革命烈士的精神永远不能忘记。我希望为组织这个博物馆尽一份力。”谈到修建博物馆的初衷,夏锡成说:
随着开发利用的深入,珲春的红色资源已由点变线,由线变面。游客来珲春时,可以选择大黄沟、芳川村、红色文化民俗博物馆等路线,体验“重走反工会之路”等多种形式的党性教育和爱国主义教育。围绕红线,珲春还开发了生态园林、峡谷漂流等生态旅游项目。红色资源与绿色生态资源相辅相成,成为当地旅游经济发展的新焦点。
[我想纠正错误]负责编辑:朱颖
来源:人民视窗网
标题:吉林珲春:由点及面打造“红色边城”
地址:http://www.rm19.com/xbzx/2709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