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1349字,读完约3分钟
新华社杭州6月4日电:从“生态负担”到“生态红利”——浙江生态文明建设继续扎实推进
新华社记者方、魏宜君
春天来了,太阳从水面升起,河上的花比红色更亮,绿色的河比蓝色的草更绿。在唐代诗人白居易的作品中,“江南好”一词表达了人们对江南风光的向往。
对许多浙江企业来说,生态曾经是一种负担和成本,但现在它是一种红利和新的增长点。
清远县位于浙江省西南部山区,被称为“百山族”。近年来,被称为“植物活化石”的珍稀树种百山祖冷杉自然萌发了430多株幼苗,这让研究植物区系和气候变化的专家们兴奋不已。
全省森林覆盖率为61.17%,创建了16个“国家森林城市”...放大中国的电子地图,一片绿色映入眼帘的是东海之滨,这构成了浙江省的鲜明背景。
在这背后,有一个长期的生态建设行动。浙江作为沿海发达省份,提前遇到了生态瓶颈,2005年开始了地方生态建设行动。
为治理水、土、气、废,浙江采取多管齐下的办法,系统推进生态环境恢复与升级,不断深化和扩大生态文明建设。
污水处理、防洪、排水、保证供水、节约用水...2013年底,浙江省委、省政府做了决策部署:宁愿牺牲每年1个百分点的经济增长,也要以治水为突破口,推动产业转型升级,绝不将污泥带入全面小康社会。
如今,当你走进浙江省绍兴市柯桥区的“蓝色印花时尚城”时,你看不到浓浓的烟雾和汩汩的污水,这颠覆了人们对传统纺织印染行业的认知。在环境建设行动中,当地政府下决心关闭数千家传统印染企业,将最好的印染企业重组到“蓝印时尚城”集中发展。
“经过痛苦的时期,摆脱环保压力的印染企业有了更大的发展后劲,空的空间更大。”浙江印染行业协会会长、绍兴海通印染有限公司董事长李传海说。
改革推动绍兴纺织业振兴。记者了解到,柯桥区纺织业的比重已从过去的65%上升到目前的57%,但总量和利润仍在继续增长。
浙江省以消除“黑臭河”和“劣V水”为硬仗,全面推进“五水联合治理”,改善了水环境质量。2018年,浙江省地表水省级控制断面ⅰ-ⅲ类水质比例达到84.6%,比2017年提高1.8个百分点,浙江省无劣ⅴ类水质断面。
美丽的生态变成了“经济因素”,改革推动了资源价值的激发……在浙江,良好的生态环境带来的经济效益正在显现。
"美丽生态的价值是显而易见的."浙江白山祖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王李猩举了一个直观的例子:由于空的气体和水质都很好,过滤灰尘、漂浮物、微生物等的成本也很高。在企业的洁净车间中明显减少,水处理耗材的使用寿命提高了一倍,每年节约10多万元。
走进遂昌县西番乡聚峪口村,村子看上去整洁有序。村民们觉得房子前后都有成堆的垃圾,村子里有这么多蚊子和苍蝇。随着“垃圾分类”的实施,村里的变化“翻天覆地”。
“你可以随时来我们村。地面非常干净,很难找到烟头。”聚峪口村党支部书记杨长兴说,保护环境现在是村民的自觉行动。
在生态文明建设的实践中,浙江注重制度创新,探索可持续发展之路。
丽水市正在开展“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的开创性探索。2013年,浙江省取消了对丽水市gdp和工业总产值的考核,丽水市重点探索绿色发展道路。目前,丽水市与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合作建立的生态系统生产总值核算体系已成为当地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指标。
[我想纠正错误]负责编辑:朱颖
来源:人民视窗网
标题:从“生态负担”到“生态红利”——浙江扎实推进生态文明建设
地址:http://www.rm19.com/xbzx/2532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