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1675字,读完约4分钟
人民网北京7月29日电(记者杜)在全球COVID-19疫情和世界经济难以复苏的背景下,各国的发展都面临着更加不稳定和不确定的因素。如何着眼长远,深化中英在经贸领域的务实合作,增强双方对长远发展的信心,成为一个重要问题。
为了抓住隐藏的机遇,化解风险和挑战,继续扩大各领域合作,《人民日报》今天举办了“克服困难,引领新机遇——中英经贸合作与创新发展黄金平台研讨会”,邀请专家、学者、协会和企业代表围绕中国机遇和未来中英经贸关系,就如何深化经贸投资合作、促进科技交流、加强两国企业创新合作进行深入探讨。
北京市科委副主任徐新超在会上说,中英科技创新合作不会停止,机遇远大于挑战。未来,中英两国可以围绕数字经济等关键领域深化创新合作,通过搭建创新平台、推进重点项目、组织交流活动、加强合作和人才交流等方式,将“黄金时代”推向更长远。
中英科技创新合作有着良好的基础
2017年,中英政府(科技主管部门)联合发布了《中英科技创新合作战略》。这是中英两国首次共同制定的科技创新双边合作战略,为中英科技合作描绘了一幅美丽的蓝图。
在搭建创新合作平台方面,徐新超表示,北京市科委支持蒂奇科技服务有限公司在北京建设“北京剑桥创新中心”,利用蒂奇控股与剑桥大学三一学院联合建立的“中英剑桥蒂奇科技园”海外平台,采用“双城双园”模式,将英国尖端技术项目引进北京,促进两地人才交流与合作,服务北京企业走向全球,组织各种创新活动,为创新主体提供各种服务。
同时,北京市科委还支持龙门姜闯(北京)科技发展有限公司建设“龙门姜闯北京创新中心”,重点关注四大领域:生物医学与大健康、人工智能与数字经济、大数据与金融技术、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跨境技术转移需求与创业合作精准对接,拓展全球科技创新合作“新”渠道。
在推动重点项目落地方面,徐新超表示,自2018年北京市科委与李勋集团签署战略合作协议以来,在科技创新中心顶层设计、国际第三方评估和学术交流等方面开展了多层次合作,促进了重点领域顶级学术资源的流动和整合。同时,还推动阿斯利康在北京设立研发中心,推动阿斯利康“华北总部”落户北京,推动其与北京相关部门建立“胸痛中心”和“肺癌早期筛查平台”。
中英科技创新合作机会巨大
在徐新超看来,中英科技创新合作不会止步,机遇远大于挑战。
一方面,英国自身的科技创新体系需要全球化的支持。英国科技创新的优势在于前端的R&D,而创新链的后端则需要融入全球产品制造和营销产业链。另一方面,在疫情形势下,中英两国未来新的经济增长点主要依靠新兴技术。加强两国的科技合作可以为各种企业特别是中小企业的生存和发展带来新的机遇。
徐新超认为,数字经济是中英两国的重点产业之一。COVID-19突发肺炎疫情刺激了数字经济的崛起,催生了智能医疗、城市管理、网络办公、网络教育、产业升级、虚拟平台、无人经济等新的模式和模式,为疫情防控发挥了重要支撑作用,为经济发展开辟了新的蓝海。
“英国拥有发达的数字经济产业。在剑桥蒂奇科技园的数字技术R&D中心,许多英国数字经济企业已经落户。在启发纽卡斯尔科技园的成员单位中,也有大量的数字经济创新企业。”徐新超表示,这是中英两国未来深化数字经济合作的良好资源和基础,中英两国在数字经济等关键领域的科技创新合作机会无限。
优化政策环境,促进中英数字经济合作
徐新超表示,目前,北京不断优化政策环境,推出一系列新举措,帮助数字经济产业发展和开放合作。
一是北京市委、市政府联合发布《关于加快培育和拓展新商业模式促进北京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意见》(2020年6月),分别围绕新基础设施、新情景、新消费、新开放、新服务提出相关政策措施,系统推进新商业模式和新模式发展。
“目前,北京市科委负责牵头推进新场景建设,并发布了《北京市加快新场景建设、培育数字经济新生态行动计划》,明确了今后一个时期城市场景建设的主要思路,即‘一牵引、一主线’。”徐新超表示,“新景观规划”以“智能交通、智能医疗、城市管理、政府服务、网络教育、产业升级、中央企业服务、科技冬奥会”等10个重点方向为导向,明确了“10万人”的发展目标。即打造“10+”特色示范场景,全面展示北京城市魅力和重要创新成果,并复制推广“100+”
第二,促进跨境数据流,帮助发展数字经济。数据元素有序流通是数字经济健康发展的必然要求。徐新超介绍了安全有序的数据流动在北京努力扩大和开放服务业中的重要性。目前,我们正在加快“跨境数据流试验区”的落地,努力把北京打造成全球数字贸易试验区,为数字经济的全球开放合作创造良好环境。
“中英科技创新合作的机会是无限的。未来,双方可以围绕数字经济等关键领域深化创新合作。”徐新超说道。
来源:人民视窗网
标题:北京市科委许心超:中英科技创新合作不会停 机遇远大于挑战
地址:http://www.rm19.com/xbzx/1945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