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3421字,读完约9分钟

在台风之夜要到达莫特并不容易。爬山涉水,风雨无阻,在古都南京,你可以期待明天早上的神奇。2019年8月11日00: 00,微芯生物董事长卢先平在他的朋友圈里发布了这样的动态。他喜欢摄影,并配有9张张山峰照片。

当天,卢先平敲响了上海证券交易所微芯片生物的上市锣,成为了第一个创新药物的科技板块。在这一天,卢先平回到中国创业已经快20年了。回顾他的创业岁月,那是一种无法用许多山来解释的艰难。

2020年7月22日,科学技术委员会成立一周年。该板块承载着推动资本市场改革的使命,与微芯生物国内创新制药行业的先锋定位一致。近日,国家商报《第三季鲁董事长访谈录》采访了卢先平,与他一起回顾了19年的创新创业之路,分享了进入该部门一年的感受。

微芯生物董事长鲁先平:创新药拓荒 19年虽千万人吾往矣

照片由卢先平受访者提供

尽管成千上万的人去了中国,科学家们还是回到中国去开发和创新药物

在2000年回国创业之前,卢先平天真地告诉妻子,创业的时间只有几年。出人意料的是,这条开创性的创新医学之路已经走过了十多年。

卢先平,生于1963年,受益于改革开放和恢复高考,16岁时顺利通过四川大学生物化学专业。25岁时,卢先平去了加州大学圣地亚哥分校,在药理学系做博士后研究。

在美国期间,卢先平开始了他在新药研发领域的业务。1994年和1998年,他参与建立了两家新药研发公司。两家公司后来都被大型制药公司成功收购。

可以说,当时才三十多岁的卢先平基本上实现了经济自由。但是卢先平没有停下来。当时,他偶尔在《人民日报》海外版上看到中国儿童千里求医的报道,这让他意识到当时中国医药行业发展的落后。我们永远不会忘记,是祖国让我们出国的。卢先平说,中国制药业的这些缺点可以通过我们在国外获得的专业经验和管理经验来解决,所以我们想回到中国创业。

微芯生物董事长鲁先平:创新药拓荒 19年虽千万人吾往矣

2000年,他放弃了在美国的繁华生活,回到中国,希望在中国做一流(世界第一药)的研发,以改善当时国内制药业的生态环境。那一年,他最小的儿子只有三岁半。

当时,卢先平天真地以为回中国从事原创新药的研发一定特别受欢迎和顺利,所以他向妻子和其他家人报告的创业期只有几年。

回忆起那段时间,卢先平笑着说:如果我一开始就知道这很难,我的家人不会同意的,所以天真是好的。说实话,但太天真了。

这种天真不仅源于在美国创业的成功经验,中国改革开放后经济蓬勃发展的背景,也源于他们第一轮融资的火热氛围。根据卢先平的回忆,他的好朋友景程院士几年前第一次回到中国,在清华大学从事生物芯片研究时任教。2000年,卢先平和景程开始了投资者路演。之后,随着宁志强博士、石乐铭博士和胡伟明博士的归来,微芯片生物学于2001年3月在深圳诞生。

微芯生物董事长鲁先平:创新药拓荒 19年虽千万人吾往矣

他们建立的微核心生物学致力于中国原创性创新分子实体药物研发,深入培育肿瘤、代谢性疾病、自身免疫性疾病等重大疾病领域。当时,由卢先平领导的研究团队建立的基于化学遗传学的国际先进综合药物发现和早期评价平台体系不仅得到了国家的支持,也得到首都的青睐。

微芯生物董事长鲁先平:创新药拓荒 19年虽千万人吾往矣

当我们回到中国进行第一轮融资时,我们觉得气氛非常好。卢先平表示,当时的反应来自香港、新加坡和日本的投资者,以及北京和天津的科技风险投资。

投资者反应热烈,创业板即将推出有一个非常关键的背景。这使得微芯生物科技成为资本的宠儿,首轮融资成功融资600万美元(约5000万元人民币),是当时医药行业最大的融资。

微芯生物科技吸引的首轮投资者包括北京博鳌、祥丰投资、北京科技风险投资和TEDA科技投资。当时,投资者认为,Microcore Bio未来在创业板上市时可以获得资本退出渠道;Microcore还希望将来能成功登陆创业板,帮助实现开发原创新药的梦想。

微芯生物董事长鲁先平:创新药拓荒 19年虽千万人吾往矣

一切似乎都很顺利,但当时,卢先平的好朋友李戈(无锡制药董事长)不断提醒他,当时的环境不适合开发新药。

纵观当时中国的整个制药业,几乎所有的创新药物都来自跨国企业,很少有企业愿意在十年内花费数十亿美元开发新药。毕竟,仿制药的利润已经足够丰厚了。因此,许多人提出在中国做一流的新药研发是不现实的。

事实上,李戈原本想成为一种创新药物,但最终选择了cro(R&D医疗外包服务机构)。在卢先平看来,无锡药业是一家伟大的公司。虽然他和李戈选择了不同的路径,但无锡制药的外包服务完善了中国新药研发的生态链,是创新药物生态链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他们的目的地是一样的。

微芯生物董事长鲁先平:创新药拓荒 19年虽千万人吾往矣

卢先平当时意识到中医药创新的生态环境不完善,无论是政策、法规、审批、资金还是环境,产业链都不完整。此外,原始新药是一个非常复杂的跨学科、多学科和高度整合的系统。

然而,尽管成千上万的人已经离去。中国需要创新药物。这条路的难度是众所周知的,但是如果没有人迈出这一步,生态链将永远不会是完美的。在工业生态环境不完善的情况下,我们可以坚持,脱颖而出,取得成功。我认为这是一种改革的示范,用科学技术的力量来引导商业行为,这样每个人都愿意从投资、产业、政策和法规等方面支持这样的商业行为。这种商业行为的背后,不仅是为了商业目的,也是为了人类的生存和健康。我认为微芯片真正创新的意义就在于此。卢先平坚信,即使山路艰难,也只会付出更多的额外努力。

微芯生物董事长鲁先平:创新药拓荒 19年虽千万人吾往矣

测试和事故接踵而至。

为什么制药公司有核心芯片来帮助他们看到前进的方向

微芯片生物技术公司名称中的核心词代表微芯片生物技术核心技术平台的重要组成部分。

据卢先平介绍,微阵列基因芯片技术被用于药物筛选。通过构建基于化学遗传学的综合药物发现和早期评价平台(以下简称发现和评价平台),可作为新药原创研究的早期预测手段。有了这个平台,原有新药开发的风险可以有效降低,成功率可以提高,公司可以不断生产创新的药物产品。

微芯生物董事长鲁先平:创新药拓荒 19年虽千万人吾往矣

一般来说,10,000种化合物中只有一种能够最终成为可以上市的新药。此外,新药研发的巨额投资往往是在第二阶段和第三阶段的临床试验中,这对一家高科技生物技术公司来说是一个无法承受的风险。在融资不容易的情况下,如果在临床试验阶段失败,那将是一场灾难。

微芯生物董事长鲁先平:创新药拓荒 19年虽千万人吾往矣

因此,原创新药需要利用新的科学技术来帮助企业发现、识别或预测风险。卢先平介绍:20世纪90年代末,计算机辅助药物设计等技术在生命科学领域逐渐成熟。当我们重新开始微芯片生物学时,计算机辅助药物设计、高通量筛选技术、组合化学技术和基于微阵列的基因芯片技术应运而生。

微芯生物董事长鲁先平:创新药拓荒 19年虽千万人吾往矣

然后,通过观察设计的药物分子对整个基因组的影响,我们可以通过对这一大数据的分析和挖掘得到很多可预测的结果,这就是发现和评价平台的优势。

卢先平举了一个很恰当的例子。新药的研发就像在漆黑的夜晚在一个非常复杂的大城市找到一个目的地。没有路灯,它会撞到到处都是墙。如果你遇到河沟,摔倒会更危险。这是科学的风险。但是如果你能站在一个制高点,戴上红外眼镜,你就能清楚地看到街道的布局,避开障碍物或风险,顺利到达目的地。

微芯生物董事长鲁先平:创新药拓荒 19年虽千万人吾往矣

发现和评估平台就是这样的红外眼镜,十多年来,它在新药筛选和微芯片的早期研发方面非常成功。

2015年3月,由Microcore生技公司开发的首个用于治疗中国淋巴瘤的化学新药chidamide获准上市。奇达酰胺不仅是世界上第一种口服的亚型选择性组蛋白去乙酰化酶抑制剂,也是卢先平团队在中国医药行业开拓后获得的第一个成果。

从荒凉走向开花结果。Chidamide经历了从研发到上市审批的漫长12年。在这个过程中,微芯生物科技见证了创新药物评价和注册的不断完善。

作为一种治疗罕见疾病的创新药物,奇达酰胺已获准上市,这在我国药品监管审批史上尚属首次。这不仅是药检中心和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的联合改革,也为中国创新药物的评价标准开辟了一个新天地。这也让许多投资者看到,在中国制造原创新药是可以成功的,风险投资开始再次关注原创新药公司。卢先平告诉记者。

微芯生物董事长鲁先平:创新药拓荒 19年虽千万人吾往矣

2006年,在微芯生物科技将奇达酰胺的海外专利授予美国胡亚公司后,外界将微芯生物科技的价值视为R&D一家创新制药企业的核心技术及其产品R&D能力,这可以通过调整其商业模式来回馈该公司的R&D。

因此,2009年,微芯生物科技从礼来亚洲基金(第二轮融资)获得了500万美元的投资。2012年后,微芯生物科技提交了临床产品营销许可申请,C轮和D轮融资相继而来。

专利授权走出融资困境后,第一个吃螃蟹的人不可能追求完美

卢先平曾经说过,科学研究就是把钱变成纸,创新就是把纸变成钱。在新药研发领域,也有一种说法,一种原始药物需要10年10亿美元的巨额投资。

2001年,从A轮融资中获得的5000万元,足够当时用于微核心生物的多种创新药物的临床前开发,可维持微核心生物的开发和运行约5年。据卢先平介绍,当时大约同时开发了四五个项目,希望通过第一笔融资投资,新药将进入临床一期申报。

微芯生物董事长鲁先平:创新药拓荒 19年虽千万人吾往矣

这个小目标是在微环生物学成立四年后实现的。2005年,第一种治疗糖尿病的原始药物西格列汀钠被批准用于临床研究。同年,该公司还提交了一份新的抗肿瘤药物chidamide的临床试验申请,并被批准于次年开展临床研究。

这两种原始药物只用了四五年时间,从工作效率来看,这是非常高的。2004年前后,微芯生物科技的全面融资基本耗尽。尽管在研发方面有了重大突破,但该公司仍然没有盈利。

至于风险投资对高科技企业的支持,没有人会在你的后半生投资你。他们将根据研发进度、风险评估、是否达到预期等决定是否继续投资。卢先平说道。然而,房屋泄漏发生了整夜的雨,当融资耗尽时,它正好赶上创业板,并宣布它不会开放。

微芯生物董事长鲁先平:创新药拓荒 19年虽千万人吾往矣

有一段时间,微核心生物陷入了融资困境。当时,在董事会的讨论中,一些股东提议让微芯生物科技做一些cro业务,以获得一些收入。但是,在卢先平看来,原创新药的制作和cro对团队成员有完全不同的背景要求,这些科学家可以加入微核心生物学,他们也可以将所学应用到有着共同梦想的原创药物中,从而在某个领域为患者获得更好的治疗。

微芯生物董事长鲁先平:创新药拓荒 19年虽千万人吾往矣

在生死存亡之际,卢先平作出了开源节流的重大决策。首先,率先将原团队工资削减60%;其次,对微芯片的商业模式进行了一些调整,如向一些跨国企业、中国本土企业或大学开放核心技术平台,以增加收入;第三,专利授权。2006年,专注于将中国医药产品推向国际市场的美国胡亚公司看中了微科生物技术公司的奇达酰胺,并希望获得其海外专利授权。由于奇达酰胺仍处于临床前阶段,微芯片急需资金援助,专利许可最终以2800万美元成交。

微芯生物董事长鲁先平:创新药拓荒 19年虽千万人吾往矣

奇达酰胺的专利授权使微芯生物科技成为首家获得授权的中国原创制药公司,震惊了全世界,向全世界证明了中国制药公司的研发能力。

作为制药业的最高商业形式,没有人愿意在临床前阶段授予专利。因为那个阶段的价值很低,对微芯片来说也是一个无奈的选择。2800万美元的专利许可费让我们一直生存到2007年底。卢先平口口声声说。

虽然专利授权使微芯生物技术在国际市场上失去了更多的利益,但在卢先平看来,这一决定是令人遗憾的,但并不令人遗憾。作为第一个吃螃蟹的人,你不能因为专利授权的收入而追求完美。

首个创新药物科技委员会是一个重要的里程碑

过去,如果企业收入有限,就需要有意识地控制R&D投资,以满足上市条件。科学技术委员会将解开这一束缚,研发投入将远远超过以前。

随着融资的到来,微芯片不再为生计担忧,新药研发也在不断推进,但登陆资本市场一直是卢先平未竟的心愿。

2009年,创业板正式开放,但无利可图的微生物不符合创业板上市的要求。此后的九年间,直到2018年资本市场改革的东风吹起,证券市场进行了创新试点改革,正式确定成立科技板块,试行注册制度,并首次允许未弥补亏损的企业上市。

微芯生物董事长鲁先平:创新药拓荒 19年虽千万人吾往矣

在以前的中国资本市场上,只有盈利的企业才能上市,这实际上导致了真正投入大量研发的高科技企业无法在a股上市,因为弥补亏损的失败限制了它。卢先平说道。在他看来,新成立的科学技术委员会更像美国的纳斯达克。

由于中国资本市场不支持小额信贷等原有新药公司上市,深圳证券交易所、上海证券交易所和中国证监会也对此表示了极大的关注,并多次到小额信贷进行调查。据卢先平回忆,调查结束后,监管部门也表示愿意推进资本市场的机构改革,希望像微芯生物科技这样的优秀企业能够留在中国上市。

微芯生物董事长鲁先平:创新药拓荒 19年虽千万人吾往矣

2019年3月27日,上海证券交易所公布了第二批科技板块验收名单,微芯片就是其中之一。自近20年前成立以来,这是微芯片离资本市场最近的一次。卢先平在去邓柯的路上出人意料地平静。他说:作为一个政党,事实上,外界并没有这样的担忧,因为这个从科学技术委员会到微芯片的调查正好显示了这个系统设计的包容性。

微芯生物董事长鲁先平:创新药拓荒 19年虽千万人吾往矣

2019年8月12日,微芯生物科技成功登陆科技板块,成为首个创新药物。上市当天,在电话拍卖之后,微芯生物的开盘价为125元/股,比发行价20.43元高出500%以上,创下了自科技股开盘以来的最高纪录。尽管微芯生物科技的股价在开盘后下跌,当天收于95.31元,但涨幅仍高达366.5%。

微芯生物董事长鲁先平:创新药拓荒 19年虽千万人吾往矣

对于上市当天股价的亮丽表现,卢先平并没有太多的感慨:我个人从来没有关注过股价,因为微芯片在科技板块的上市实际上只是其发展的一个重要里程碑。科技板块的制度是希望长期的价值投资,而不是创新。当然,开盘价是一个好兆头,飙升的股价表明外界仍然认可该公司。如果你想感谢,你需要感谢每个人的认可。

微芯生物董事长鲁先平:创新药拓荒 19年虽千万人吾往矣

除了第一天的股价刷新了科技股的开盘记录外,微芯生物科技的发行市盈率高达467.51倍,动态市盈率超过1100倍,也创下了科技股的首个纪录。市盈率是外界最关心的问题,似乎也是媒体每次采访都要问的问题。

卢先平耐心地回答了微芯片生物学的市盈率每次都太高的问题。在他看来,这是作为科技创新药物必须做的第一件事。

在过去,中国资本市场是以利润为导向的,这是简单地根据利润计算,即pe估价方法。事实上,很简单的逻辑,微核心生物研发什么都不做,研发不花一分钱,我们的净利润也很好,但是这个企业有未来和可持续发展吗?卢先平说答案是否定的。

微芯生物董事长鲁先平:创新药拓荒 19年虽千万人吾往矣

在卢先平看来,创新型生物医药企业科技板块的估值体系已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从以前的pe估值方法到现在的dcf模型估值,科委的估值不仅要看企业在一期、二期、三期临床实践中有多少产品,还要看这些不同阶段的产品是否独特,它所解决的临床问题和需求是否是别人已经解决的问题。

微芯生物董事长鲁先平:创新药拓荒 19年虽千万人吾往矣

近一半的收入投资于研发

在登陆科技板块后,微芯生物科技的表现引起了外界的广泛关注。不久前,微芯生物科技上交了上市以来的第一份成绩单。2019年,公司实现收入1.74亿元,同比增长17.68%;扣除非净利润1378.6万元,同比下降23.06%。

作为微芯生物唯一的商业产品,奇达酰胺为公司贡献了大部分的成就。2019年,奇达胺实现销售收入约1.74亿元,同比增长27.12%。

对于这份年度报告,卢先平认为这肯定是微芯片未来最差的成绩单。微芯片2019年度报告中也提到了净利润下降的原因。除了持续高昂的研发费用外,2019年11月,奇达胺的新适应症(乳腺癌)获得批准,这加强了学术推广并增加了销售费用。

微芯生物董事长鲁先平:创新药拓荒 19年虽千万人吾往矣

事实上,微芯生物科技刚刚迈出了高速增长的第一步。现在看我们净利润的变化没有什么意义。我认为更重要的是看我们的收入增长率以及我们的产品销售是否保持高速增长。卢先平说,我认为创新型企业必须投入大量的R&D费用来不断扩大产品线。除深圳R&D中心外,Microcore还拥有成都R&D中心,其治疗领域已从过去的肿瘤、代谢性疾病和自身免疫性疾病扩展到中枢神经系统疾病和抗病毒领域,使企业发展更具可持续性,其创新的R&D叠加效应在未来将更强。

微芯生物董事长鲁先平:创新药拓荒 19年虽千万人吾往矣

因此,微芯片对R&D的投资从不吝啬。2019年,微核心生物学研发费用为5144.34万元,同比增长19.19%;此外,资本化的R&D投资为2679.56万元,微芯片生物在R&D的累计投资为7823.9万元,占销售收入的45.02%。

换句话说,微芯片生物学收入的近一半投资于研发。不过,在卢先平看来,对于R&D驱动的微芯片公司来说,R&D的投资水平并不高,R&D的投资比例至少在5年内还会继续增加。

如今,微芯片的新药取得了新的进展。奇达胺正在进行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的iii期临床试验和非小细胞肺癌的ii/iii期临床试验;Siglitazone钠已于2019年9月申请新药市场(nda)并被接受。有望成为一种新的、更全面的2型糖尿病治疗药物,西格列坦钠对非酒精性脂肪肝的探索性研究也在进行中;Theoloni正在进行卵巢癌、小细胞肺癌、肝癌和非霍奇金淋巴瘤的二期临床试验

微芯生物董事长鲁先平:创新药拓荒 19年虽千万人吾往矣

卢先平对新型微核心生物药物的研发进展了如指掌。他告诉记者,目前,微芯片基本上实现了一个目标:每两年左右,一种新的适应症将被批准上市,或者一种全新的药物将被批准上市。这些药物都是原创药物,有足够的专利保护期和很高的市场壁垒,所以我们可以看到未来1+1 > 2的效果,微芯片将逐渐开始进入高增长的轨道,到时候,公司的业绩将会堆积起来,爆炸式增长。

微芯生物董事长鲁先平:创新药拓荒 19年虽千万人吾往矣

2020年7月22日是科学技术委员会成立一周年。回顾微芯片登上科技板块的那一年,卢先平最大的感受是微芯片研发的速度和规模完全解放了。

过去,企业只有满足弥补亏损的需要,才能上市。因此,在收入有限的情况下,他们需要有意识地控制R&D的投资,这不利于微芯片的发展。

科学技术委员会的成立不仅解开了束缚我们双手的绳索,也给我们插上了翅膀,所以我们在R&D投资的项目比以前多得多,这是我们最开心的事情。卢先平说道。

目前,中国已有约30家生物医药企业登陆科技板块,而业绩下滑且尚未上市的泽京制药、零收入的百奥泰等公司也已成功上市。国内的创新制药产业已经从荒野发展到遍地开花。

2000年,当卢先平回到中国创业时,他最小的儿子只有3岁。现在,微核心生物学已经成功进入学校,而卢先平的小儿子已经大学毕业。在过去的20年里,卢先平错过了儿子的许多童年时光,但却见证了中国创新医药产业的蓬勃发展。

微芯生物董事长鲁先平:创新药拓荒 19年虽千万人吾往矣

全球新肺炎疫情实时查询

来源:人民视窗网

标题:微芯生物董事长鲁先平:创新药拓荒 19年虽千万人吾往矣

地址:http://www.rm19.com/xbzx/1940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