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2076字,读完约5分钟
“一杯咖啡”不仅仅是一场“杯子风暴”。
近日,瑞星咖啡财务欺诈引发的中国证券交易所信心危机愈演愈烈。4月23日,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sec)主席杰伊克莱顿(Jay Clayton)直接提醒投资者:“不要投资在美上市的中国公司的股票。”
话音未落,中国股市整体大幅下跌。
十年前,由信心危机引发的私有化高潮给中国股市留下了深刻的印记。目前,新一轮私有化浪潮可能即将到来。投资银行家告诉《中国证券报》:“一些感兴趣的人已经开始交流了。”
信任危机成为回报的机会
华泰联合证券(Huatai United Securities)董事总经理劳志明(音)正密切关注中国股市的走势。他曾在360等中国股票上工作,以回归a股经典案例。“我认为,中国股市正在经历的信任危机是一个加速中国股市发展的机会。回来,一些感兴趣的方面已经与我们沟通,我们准备好了。”
美国的上市潮和退市潮总是背道而驰。
根据海通证券发布的研究报告,截至2019年底,共有107只中国股票从美国三大交易所退市,占退市股票的30.8%。尤其是自2010年以来,49家中国股票公司的董事会收到了一个或多个买家的私有化提议。
图片来源:海通证券研究报告
自2010年以来,中国股票市场的民营化高潮有很多原因。然而,在2010年和2011年,由东方纸业、鲁诺科技、多元化全球水务和中国高速公路引发的中国股市信心危机急剧下跌,并在被空停牌或退市后,成为一个重要的转折点。
历史正在重演。
4月23日,中国股市被集体乱捕,跌幅分别为7.25%、5.71%、7.64%、10.59%。阿里巴巴、JD.com和百度等中国股票也未能幸免,纷纷停牌。
图像来源:风
4月21日,证交会官方网站发布了一份措辞严厉的声明,指出新兴市场存在信息披露不充分、无法获得审计文件以及重大投资风险等问题。中国作为新兴市场的代表被提及21次。杰伊·克莱顿4月23日的言论火上浇油。
这显然对许多高质量的中国股票公司不公平。
“我认为影响主要在两个方面。首先,这将导致中国股市估值进一步承压,尤其是高质量的中国股票被错误地扼杀;其次,它将面临更多的空和sec更严格的监管,这将大大增加维持上市地位的成本。”王刚(化名)是中国一家私募股权公司的负责人,他告诉《中国证券报》记者。
在这种背景下,老志明认为,瑞星咖啡事件引发的信心危机,将导致对中国股票的歧视,这将使“无论是准备上市海外或已经进行,不会特别好。”因此,他建议高质量的中国股票公司应该“考虑回报”。
面对新一轮中国股票私有化的回报,许多投资银行都做了充分的准备。
“我们把中国股票的私有化作为今年工作的重点。此外,我们已经在名单上,哪些是可能回来的,哪些是值得回来的,而且已经有专门的项目小组单独跟进。”老志明说道。
在美国上市还是退市
中国股市遭遇的信心危机不仅影响那些已经上市的公司,也影响那些准备上市的公司。
据此前媒体报道,2020年1月,理想汽车(Ideal Auto)已申请在美国上市,计划筹资至少5亿美元,最早将于2020年上半年上市。瑞星咖啡事件后,理想汽车的创始人李翔在微博上转发了对姚政回应的评论后,直接开口了。“骗子!”
李湘的愤怒是不言而喻的。10年前,中国股市的信心危机导致中国企业进入美国上市的“きだよ 0”窗口已有很长时间,现在同样的担忧正在加剧。
今年1月,在达沃斯举行的世界经济论坛上,纳斯达克(NASDAQ)总裁尼尔森格里格斯(nelson griggs)也表示,有30家中国企业正在申请在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SEC)上市,我相信,2020年中国企业在首次公开发行(ipo)市场仍将表现出色。
一位原计划今年在美国上市的国内独角兽公司的负责人对《中国证券报》记者表示:“我们的股东都是美元基金,所以我们仍需在美国上市,但现在这种情况必须放缓。选择一个更好的时间。”
王刚对《中国证券报》表示,除了放缓上市步伐,许多公司可能还需要重新设计上市路径,比如,拆除红筹股结构,转而寻求在国内资本市场上市。
与此同时,近年来,国内资本市场不断改革,以“筑巢引凤”。
海通证券指出,随着a股制度的不断完善,在海外上市的中国股票和有意上市的国内企业的吸引力日益增强。例如,科学技术委员会和注册制度的实施放宽了对上市条件的限制,如公司利润,为企业上市提供了更多的便利。
图片来源:海通证券研究报告
据中国证监会4月24日消息,根据2019年现场检查,中国证监会对部分申请主板、中小板和创业板首次上市的企业进行了分类。自2019年6月起,中国证监会开始分两批对86家首次上市企业进行现场检查。截至目前,已有84家企业完成了检查工作,共有30家企业撤回了终止检查的申请。
据中国证监会有关负责人介绍,中国证监会对近200家企业进行了现场检查,对检查中发现的问题进行了分类,并对问题严重的初始企业和中介机构采取了行政监管措施、立案审核、行政处罚等监管措施,对信息披露违规行为保持了较高的压力,坚持严格审查、严格质量控制,有效减少了“病报、抢占空间”等情况。
来源:人民视窗网
标题:“一些有意向的已在沟通了!”信任危机下 中概股新一轮私有化热潮或在酝酿
地址:http://www.rm19.com/xbzx/1400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