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1243字,读完约3分钟
1月27日00:00-24:00,湖北省新增确诊病例1291例,其中武汉市新增892例,这一突如其来的数据引起了公众的关注。1月28日,武汉市卫生和健康委员会发布了信息并做了解释。
据武汉市卫生委员会介绍,武汉市进一步落实了“早发现、早隔离、早报告、早治疗”的要求,通过推进发热病人筛查关口前移、全天24小时到发热门诊就诊、网络直报医疗机构、加快检测等措施,效果正在显现。
尽快对发烧患者进行筛查
1月24日,武汉市新型冠状病毒肺炎防治指挥部发布7号通知,要求对发热居民进行分类筛查,对发热患者进行全面检查。社区居委会通知提醒辖区内居民如有发热症状,应及时到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进行检查和筛查。全市205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乡镇卫生院)设立了分诊点(分诊站),对有发热症状的居民进行发热预检、筛查和调查,及时治疗基层需要治疗的人员,及时帮助预约治疗需要送发热门诊和指定医院进一步检查治疗的人员,社区负责协助转运。自1月24日以来,全市已有19202人入住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对4441名发热病人进行了调查,1460人接受了及时在家隔离观察的治疗或指导。
发热门诊,早期隔离疑似患者
1月20日,武汉市61家医院建立了24小时门诊发热门诊,并公布了发热门诊情况,方便市民就近就医。根据《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诊疗方案(试行第三版)》和《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诊疗方案(试行第四版)》的诊断标准,及时确定疑似病例,根据病情对患者进行门诊观察、住院隔离治疗或转基层医疗机构隔离观察。1月22日至27日,全市发热门诊共收治发热病人75,221人,观察病人3,883人。
网络直报要尽早掌握疫情
1月21日,国家将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纳入乙类传染病和甲类管理,实行网络直报,较好地解决了各医疗机构对疑似病例的原始报告、专家组研究诊断、抽样检查、待检测结果确认或消除后,再由市卫生行政部门报告所造成的疫情控制不彻底、公布不及时的问题。自1月22日以来,武汉市所有医疗机构都通过互联网进行了直报,病例报告及时、全面、准确。自1月22日以来,全市已有13,119例日常病例和2,588例新病例由网络直接报告。1月27日,全市共有1590例网络直报确诊病例。
加速测试并尽快做出明确的诊断
为了实现早期诊断和治疗,武汉市建立了由两个专业检测机构和其他有资质的医院共同建立的样本采集、运输、检测和结果报告的检测管理网络。为了确保试剂的供应,将向该市指定的检测机构紧急发送40 000个试剂盒,不久将再发送60 000个试剂盒,并将分发12 500个新的冠状病毒核酸检测试剂盒。自1月23日起,除省市疾控中心外,同济医院、协和医院、省人民医院、乌达大学中南医院、市第一医院、市中心医院、市第三医院、肺部医院等8家医院已开展病原体检测。从1月23日至27日,已检测到4086个样本,其中712个为阳性。单天样本检测能力从疫情初期的200个样本提高到近几年的每天近2000个样本,提高了武汉市定点医院病例诊断的速度。
来源:人民视窗网
标题:确诊病例数字为何一日激增?武汉市卫健委释疑
地址:http://www.rm19.com/xbzx/450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