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3398字,读完约8分钟
年的中国科学技术圈弥漫着与uber激战网约车的硝烟。 这一年,放弃了成为从联想离职的清爽p2p企业合伙人的机会,拿着春晓资本的500万美元,成立了零壹空之间。
那个时候能看到商业宇宙价值的投资者不多,但是外面有space x的刺激,里面有相关政策的解冻,两个因素使得北京亦庄出现了第一家民营火箭公司,零壹空期间,星际荣耀等成为了试吃螃蟹者。
最近张小平离职让民间火箭再次进入大众的视野,此时的民间火箭也从“纸上谈兵”变成了发射年。 今年,星际荣耀和零壹空之间完成了试飞,蓝矢宇宙的火箭也做好了准备。 商业宇宙的热情点燃了民用火箭的发射。
政策也刮起了东风。 10月15日,中央军民融合快速发展委员会第二次会议召开,据我公司报道,会议审议通过《关于加强军民融合快速发展法治建设的意见》,强调加快军民融合深度的快速发展,吸引军民企业有序开放,提高民营企业参与比例。
现在很少有人怀疑民用火箭的未来,但离真正的商业模式还很远。 一方面,截至目前,国内民用航天公司尚未成功发射运载火箭,技术有限,市场同质化竞争严重,另一方面,相对于快舟系列等国家队,民用火箭在降低发射价格方面缺乏明显特点,考验火箭的实际能力。
耸立的雪橇
最近4年至少新设了9家民用火箭公司
作为进入太空经济的门票,火箭在商业航天中处于比较基础的环节,曾经发射价格很高,所以航天产业仅限于国家层面。 但是,随着space x可回收火箭的成功,商业宇宙的想象空之间正式拉开,民间火箭企业开始受到资本市场的关注。
在中国,商业宇宙的全面解冻始于年。 在那年的十二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上,“军民融合”的迅速发展被提升到国家战术水平,为航天体制内的专家展现了商业航天的机会。
此后,在多次会议和官方发言中,鼓励商业宇宙秩序迅速发展成为主旋律。 年12月,国务院信息办公室发布的《中国航天》白皮书中指出,“鼓励民间资本和社会力量有序参与航天科研生产、空间基础设施建设、空间新闻产品服务、卫星运营等航天活动,以商业航天为
据记者不完全统计,年前,国内家喻户晓的商业航天公司只有主要的客宇宙(年成立)。 年以后,民用火箭迅速发展进入高速公路,成立了星际荣耀、星际探索、蓝箭宇宙、零壹空间、银河宇宙、九州云箭、灵动飞天、深蓝宇宙、星河动力等9家公司。
根据融资情况和实际业务,国内民用火箭公司目前可以分为两大步。 第一步是蓝矢宇宙,零壹空之间和星际荣耀,这三家公司都完成了几次融资,零壹空之间和星际荣耀相继发射了几枚自研火箭,是这条赛道的抢手。
第二批玩家比较多,九州云箭、星光大道探索、灵动飞天和翟客航天等完成了天使轮和A轮融资,但尚未真正发射火箭,企业尚处于初期研发阶段。
航天技术专家黄志澄在接受新京报记者采访时表示,space x和蓝色起源( blue origin )背后的金主是互联网大佬口罩和贝索斯,中国民用火箭公司的资金主要来自融资,如同商业航天一样,成为周期时间长、风险大的产业,
从投资者阵容来看,入局民营火箭公司现有的顺序是资本、复星集团、经纬中国等顶级vc,也有地方政府背景的产业基金。 以蓝矢宇宙为例,其获得的5亿多元融资中,超过2亿元的是湖州市军民融合专项综合投资,另外,a+轮融资中还有来自西安市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投资基金的数千万元。 这在零壹空之间、星途探索等公司中也同样存在。
竞争的地方
国家队以外的中低轨道卫星发射商
虽然space x的绕月旅行引起了很多关注,但太空旅行还需要时间,真正支撑民间火箭企业业务的是卫星发射市场。 根据美国卫星产业协会( sia )的统计,到去年为止,卫星发射市场的规模保持在55亿-60亿美元之间。 其中,中国火箭市场每年迎来爆炸性增长,预计今年的发射次数将倍增至40次左右。
具体来说,微小卫星的迅速发展填补了之前流传的大卫星市场空的不足,成为了主导商业宇宙的新势力。 根据《年微纳卫星市场预测报告》,预计去年全球将发射300多颗微纳卫星,未来5年将发射2600颗,70%以上用于商业卫星运营,对地观测、遥感卫星和通信卫星将迅速增加
微小卫星成为领域的新趋势不是偶然的。 卫星的制造价格近年来大幅下降,再加上发射价格的下降,更多的民营企业和科研机构开始进入卫星行业。 天仪研究院首席执行官杨峰告诉记者,企业主要负责科学实验卫星的研发,研发价格在百万元左右,预计今年将发射10颗以上的小卫星。
以前卫星发射到地球同步轨道,现在这些微小卫星只发射到距离地面1000公里左右高度的低地球轨道( leo ),不仅降低了发射价格,还减小了卫星通信的传输损失,缩短了延迟。
在硅谷,出现了one web这样的通信卫星运营商,从软银获得十几亿美元融资的独角兽计划在6年内发射总数882颗低轨道卫星,组成全球多个卫星通信“天网”。
国内投资者也认同商业卫星的价值。 天奇阿米巴资本领投了国内卫星企业九天微星的A轮融资,其管理伙伴魏武挥对记者表示,航天产业本身并不是他们最在意的,他们在意的是基于卫星定位的物联网。 目前,九天微星的主营业务包括“卫星物联网”和“太空与太空+steam教育”两个板块,在“卫星物联网”方面,企业将在未来3年内迅速部署60颗低轨卫星,商用低
魏武挥认为,gps定位卫星的市场预期较大,除北斗外还有细分机会。
对比目前卫星发射市场的优势,零壹空间ceo在接受采访时表示,卫星发射市场分为两部分,一部分是高轨道卫星,这些卫星的发射诉求基本上被space x和国家队垄断。 其他部分为中低轨道卫星,重量集中在200公斤以内,年发射量约在100发至200发之间,这就是零壹空之间等民间火箭公司竞争的位置。
“飞天”的障碍
复制space x模式很难,价格战也不出色
国内的商业宇宙大潮已经来了,黄志澄对记者说,中国现在可能不太有太空探索技术公司这样的企业。 因为,与太空探索技术公司、蓝色起源相比,国内民用火箭公司起步较晚,中间有十几年的快速发展时间。
参考space x和蓝色起源等美国企业的模式,民用火箭公司的收益主要来自火箭发射服务,其中许多来自政府和军方的订单。 日前,美国ula (联合发射联盟企业)宣布,蓝色起源将成为“武神”火箭的发动机供应商,由此将间接地接受军方的订单。
但是在国内,民间火箭公司可能很难从政府和军方获得订单。 现在,来自科研机构和民营企业的机会越来越多。 这从一开始就注定了民营火箭公司很难复制space x的增长路径。 “美国和中国在商业太空的一个重要区别是,space x有来自美国宇航局的订单,但中国的民用火箭公司目前没有政府的订单。 ”黄志澄说。
值得注意的是,space x取得火箭发射市场份额的核心竞争力是价格低廉,这是民营火箭公司在市场上稳定企业的立足点,但在国内,国家队长征系列和快舟系列已经有了价格特点,民营企业打算进一步探索发射价格
去年,中国航天科工四院表示,快舟1a火箭每公里报价不到2万美元,快舟11型火箭报价不到1万美元,与国际商业发射小型火箭每公里2.5万美元至4万美元的报价相比,快舟系列的价格
九日微星相关负责人告诉新京报记者,他们的卫星发射价格大致为每公里10万元。
“评价称,无论是固体还是液体,民间火箭公司进入这个行业都会面临激烈的竞争。 ’蓝矢航天首席执行官张昌武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国家队长征11号和快舟系列火箭珠玉在前,民营公司比它们便宜得多。 因为它本身的许多一套来源于国家队。
但是,民营公司可以选择差异化竞争的路线,也有可能从一开始就建立更大规模的中型火箭,“将来民营公司和国家队都有义务参加国家对太空开发的竞争”。
杨峰则认为,卫星客户并不关心发射的火箭是大火箭还是小火箭、固体还是液体、国内还是国外等,而是关心时间、价格和可靠性。
他告诉记者,天仪询问了民间火箭公司的报价,说目前价格没有竞争力。 “我认为,在火箭成功发射的前提下,民间火箭很难实现价格的大幅下降。 另一方面,space x成立于2002年,但到2008年初步成功,国内的民用火箭公司可以缩短这个周期,但整体上很困难。 ”。
九天微星战术快速发展部总监董路则对记者表示,目前民用火箭公司并未实际制造能够搭载卫星的火箭,但未来随着卫星市场规模的扩大,民用火箭将能够满足高度和载荷等越来越多的差异化诉求。 (记者陆一夫)
来源:人民视窗网
标题:“民营火箭价钱不占特点在夹缝中生存”
地址:http://www.rm19.com/xbzx/4222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