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1160字,读完约3分钟

新华社贵阳6月24日电:碳汇交易有望成为贵州山区居民增收的新渠道

新华社记者石千贵

在贵州的许多山区,农民过去种植树木主要是为了出售木材,但现在这些树木可以通过交易碳汇来增加收入,他们幽默地称之为“为出售空天然气而种树”。

最近,住在贵州省安顺市平坝区七宝镇关口村的毛静发现自己的银行卡多了1164元。村干部告诉他,这是他家400多棵碳汇树一年的收入。“有这样的政策真是太好了。只要有人在合同期内购买,就会有好处。”他笑着说,他过去常说“种树卖空气”可以赚钱,但他仍然不相信。

碳汇交易有望成为贵州山区群众增收新渠道

贵州是中国扶贫的主战场之一,也是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为了把青山绿水变成金山银山,把林业碳汇变成实实在在的钱,把贫困家庭的银子变成实实在在的钱,贵州开展了一个以植物碳汇扶贫的试点项目。

“碳汇树可以增加贫困家庭的收入,鼓励大家植树造林,改善生态环境。”据贵州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有关负责人介绍,自2017年以来,贵州探索了“互联网生态建设+精准扶贫”的扶贫新模式,帮助贫困人口脱贫,积极应对气候变化,建设生态文明。

碳汇交易有望成为贵州山区群众增收新渠道

据了解,精确每株碳汇扶贫是为贫困家庭建立人工林,他们在贫困村设立卡片,选择较好的林地,为树木编制唯一的识别号,然后拍照并上传到贵州省精确每株碳汇扶贫平台。该平台面向全球致力于低碳发展的个人、企业、机构和社会组织销售,碳购买资金全部进入贫困农户个人账户,帮助贫困农户增加收入。

碳汇交易有望成为贵州山区群众增收新渠道

关口村委会副主任杨凌介绍说,作为贵州省第一个试点村,近110户贫困家庭参与了碳汇树项目,其中95户约6万株柳杉符合碳汇树要求。截至目前,全村共销售碳汇树35271棵,收入105813元,2018年平均家庭收入约1114元。

关口村夏天郁郁葱葱。当地干部告诉记者,自2002年以来,关口村已经进行了三次退耕还林,第一批植树造林。村里有3600多亩耕地,但现在耕地不到1000亩,其余的都种上了树。

“碳汇树非常严格。树的直径应在5至8厘米之间,必须是人工造林,所有权应明确。”杨凌说,碳汇树既可以是退耕还林的树木,也可以是贫困家庭自己种植的树木。把身份证号码挂在树上,拍照并上传。该平台获得批准后,将成为一棵碳汇树。如果有人购买碳汇,他们会产生收入。

碳汇交易有望成为贵州山区群众增收新渠道

根据科学方法,该平台计算碳汇的数量,买家可以花3元钱买一个工厂。"尽管每棵碳汇树一年只能出售一次,但收益是可观的."他表示,目前,该项目仅针对已建卡的贫困家庭,预计未来将覆盖非贫困家庭。

目前,贵州省有8个市州参与了贵州省植物碳汇扶贫项目,涉及21个村,累计采购金额近60万元。根据规划,到2019年,贵州贫困地区碳汇资源开发覆盖率将达到50%以上,新增碳汇70多万吨。到2020年,力争扩大到100个村,覆盖1万名贫困农民,预计每年可筹集扶贫资金1350万元左右。

碳汇交易有望成为贵州山区群众增收新渠道

[我要纠正错误]责任编辑:齐修养

来源:人民视窗网

标题:碳汇交易有望成为贵州山区群众增收新渠道

地址:http://www.rm19.com/xbzx/3659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