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3985字,读完约10分钟
正如市场所预期的那样,广泛信贷继续发挥作用,新的信贷和社会融资规模在1月份都达到创纪录的水平。然而,超出市场预期的是,1月份的金融和社会福利数据如此引人注目。中国央行15日发布的1月份金融和社会金融统计数据显示,1月份新增人民币贷款3.23万亿元,创历史新高;当月,社会融资增量达到每日4.64万亿元,被市场普遍称为拐点的到来。
总体而言,1月份金融和社会金融数据全面恢复,反映了宽信贷政策持续发展的效果,不仅货币政策传导效果略有改善,而且在未来流动性宽松预期下,金融机构“提前释放、提前收益”。
▼首先看几个关键数据:
1.新贷款创下纪录
尽管市场普遍预期1月份新增贷款将达到新高,但预计规模约为2.8-3万亿元。从公布的实际数据来看,当月新增贷款规模仍超出市场预期。
从结构上看,在3.23万亿新增贷款中,票据和短期贷款仍是主要力量。虽然存在银行贷款套利因素,但值得注意的是,本月中长期贷款也有所回升,尤其是更能反映实体经济融资需求的企业中长期贷款自去年8月以来首次出现增长。
2.社会融资增幅大大超出市场预期,增速回升至10%以上
1月份,社会融资增量达到4.64万亿元,1月底社会融资存量增速也从上月的9.8%升至10.4%。
从结构上看,表外融资的持续收缩是一种新的变化。1月份,委托贷款、信托贷款和未贴现银行承兑汇票增加3432亿元,其中未贴现银行承兑汇票大幅增加(3786亿元),同比增加2349亿元。
3.m1和m2之间的剪刀差继续扩大
M2(广义货币)增长了8.4%,增长率比上个月底高0.3个百分点;然而,m1(狭义货币)的增长率继续下降至0.4%,比上月末低1.1个百分点。此前,m1增速持续下滑引发市场热议,许多分析师认为这意味着实体企业财务状况恶化。但是,1月份m1增速下降主要是春节因素造成的,不能简单地用财务恶化和企业缺乏活力来解释,预计2月份会有一定的反弹。
央行调查统计司司长严表示,m2增速回升,这是前期货币政策效应的集中效应。商业银行增加了资金的使用,表中的信贷和债券投资增加更多;主要由于春节,m1的增长率持续下降。1月底,临近春节,是企业支付工资的高峰期。当月,企业活期存款大幅下降。相反,这在1月份个人存款和m0的增加中得到了相互印证。应该说,今年春节期间,人们持有的资金更多,手头的钱也更多。
至于市场关注的市场是否有降息的可能,央行回应称,从实际效果和利率市场化进程来看,可以更加关注实际银行贷款利率的变化。
改善贷款结构,收回企业中长期贷款
1月份新增贷款达到创纪录的3.23万亿元。市场最担心的是,为什么银行本月发放了这么多贷款。季节性因素叠加在以往广泛信贷政策的持续发挥上是主要原因。
根据以往的经验,1月份新增贷款通常是一年中规模最高的月份(例如,2018年1月新增贷款规模达到2.9万亿)。这是因为受信贷额度和年终存货结算的影响,上一年挤压的融资需求一般会在明年1月释放。为了避免高质量客户的流失,银行在年初优先向他们发放贷款。此外,在提前放贷和提前受益的原则下,银行在1月份有更大的动力去冲信贷。
除了季节性因素外,今年1月份信贷规模较大还有一个重要原因,那就是自去年下半年以来,宽货币、宽信贷政策不断发挥,银行提供信贷的能力和意愿不断增强。央行货币政策部主任孙国峰指出,总体而言,1月份信贷增速高于上年,这是由于宏观调控的反周期调整、货币政策传导效果略有改善以及一些季节性因素造成的。特别是2018年第四季度以来,央行采取积极措施缓解银行信贷供给约束,疏通货币政策传导机制,如推动银行发行永久债券,综合运用各种货币政策工具缓解银行流动性约束,引入激励相容机制引导金融机构加大对实体经济的支持力度。
值得注意的是,从贷款结构来看,虽然票据融资和短期贷款仍是新增贷款的主力军,而且有分析师质疑银行涉嫌利用这一点对冲贷款规模,但不可忽视的是,在1月份新增贷款中,中长期贷款(尤其是企业中长期贷款)也有所回升。
中泰证券固定收益分析师齐伟表示,1月份的信贷数据和社会金融数据都超出了市场预期。从结构上看,表内企业短期贷款、票据融资和表外未贴现承兑汇票继续明显高于前期季节性。这与银行在宽信贷政策下的信贷额度有关。另一方面,票据利率下降后,企业融资成本低,存在套利。同时,表中企业中长期贷款恢复到近两年的1.4万亿水平,委托贷款+信托贷款的负增长也趋于零,反映出除授信额度外,我行信贷扩张意愿也有所恢复。
阮表示,1月份企业贷款发放速度明显快于去年同期,企业中长期贷款增加1.4万亿元,为去年8月以来首次同比增长。企业贷款结构不断优化和完善,其中工业和制造业贷款增速略有回升,高技术制造业贷款增速明显加快。
“从历史上看,1月份是全年贷款最多的月份。今年1月与去年同期相似,与实体经济的需求相匹配,新增贷款规模处于合理水平,没有出现洪灾。此外,我们还应该考虑春节因素,对第一季度的数据进行全面调查,不需要对月度数据太过关注。”孙国峰强调,稳健的货币政策取向没有改变,从前期的流动性供给运行来看,节奏是稳定的,并结合了激励机制的引入。从总体数据来看,广义货币和社会融资规模都有合理增长。根据形势的发展变化,反映了反周期调整的要求,宏观杠杆率保持稳定,不可能“放水”。
对票据融资持续高速增长的正反观点
数据显示,1月份票据融资5160亿元,同比增长4813亿元,环比增长1765亿元。1月底,票据融资余额为6.3万亿元,同比增长60.6%,占全部贷款的4.5%,同比增长1.3个百分点。
票据融资的快速增长并不是一月份独有的。事实上,自2018年4月以来,票据融资规模持续大幅增长。此前,市场关注票据融资的持续高速增长,认为这是银行的套利行为,没有反映实体经济的真实融资需求,但表明银行风险偏好较低,用票据抵消贷款规模。
天丰证券的廖志明团队认为,自2018年年中以来,票据融资的高增长有几个原因:
1)在存款压力下,银行引导企业转向票据融资;
2)经济低迷,信贷额度充裕,企业有效信贷需求不强,银行增加票据融资;
3)在小微企业贷款“两增两控”的评估下,部分银行倾向于使用票据融资来满足评估要求;
4)央行增加再贴现额度,引导银行增加民营企业和小微票据的贴现;5)金融技术和产业链金融的发展。
然而,将票据融资的持续高增长归因于虚假套利是有偏见的。毕竟,票据融资的主体是中小企业,票据融资的高增长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金融对中小企业的支持。央行金融市场部副主任邹伟认为,1月份票据融资增长迅速,这与以下因素有关:
首先,在票据融资利率下调的背景下,企业票据融资意愿增强;与贷款等融资方式相比,票据具有期限短、便利性高、流动性好等优点,是中小企业重要的融资渠道。同时,再贴现政策加大了对信贷结构的引导和优化,进一步加强了对中小企业票据的支持。目前,中小企业占使用票据融资企业的60%以上。
第二,票据在解决拖欠账款方面的优势进一步凸显。目前,大量企业通过发行和转让票据来解决拖欠账款和资金周转问题。据统计,中小企业在已发行银行承兑汇票中所占比例为62%。
第三,1月份票据融资快速增长也有一定的季节性因素,年初票据融资增速比年平均增速高出一半。
“票据贷款规模的个体套利现象是不可避免的。我们也在关注这个问题,但票据融资的高速增长主要受上述三个因素的影响。”邹兰说。
此外,值得注意的是,票据融资和短期贷款的持续高速增长也被视为新一轮信贷宽松周期的开端。廖志明的团队认为,以史为鉴,大范围信贷周期的开始往往是票据融资的大幅增加。自2018年5月以来,票据融资规模大幅扩大,标志着新一轮大范围信贷周期的开始。不必过分关注信贷结构,对总额的变化充耳不闻。
光大证券固定收益首席分析师张旭也对《证券时报》记者表示,在融资复苏的初期,商业银行更倾向于发放短期贷款,因此中长期品种新增贷款比例略有下降是正常的。自2018年第四季度以来,贷款融资显著增加,公司债券和资产支持证券融资也显著改善,表明当前货币政策的传导效果显著改善。
社会融合程度达到新高,转折点已经出现
1月份,社会整合的日增量超过4万亿元,这被市场普遍认为是社会整合转折点的标志。去年,受影子银行治理和强有力的金融监管等因素影响,社会金融增速继续下降,但今年1月,社会金融增速明显回升,表明金融对实体经济的支持力度正在加大。
从社会融资结构来看,本月支持社会融资大幅增长的主要因素是人民币贷款和向实体经济发行的企业债券的净融资。其中,1月份企业债券融资净额为4990亿元,比去年同期增加3768亿元。
“1月份,公司信用债券发行规模为9500亿元,比上个月增长17.7%,同比增长165%,延续了去年11月以来较好的发行趋势;中低评级信用债券发行和净融资进一步改善。aa及aa以下企业信用债券融资净额为93亿元,这是过去6个月来首次由负转正。”邹兰说。
此外,值得注意的是,本月社会融资增长的新变化来自影子银行收缩趋势的放缓。1月份,委托贷款同比仅减少10亿元,信托贷款连续10个月停止下降,首次增加345亿元。市场普遍预期表外融资的持续收缩将会逆转,影子银行的增速将在经历快速收缩后进入稳定发展期。
“社会增长率的转折点已经出现,预计全年将保持在10%以上。考虑到基数效用预计将在5月后继续反弹。”祈生说道。
张旭还认为,过去一段时间,宏观调控部门采取了一系列具有前瞻性的反周期调整措施,并创新了tmlf、cbs等精准调控工具,以积极的激励机制引导金融机构加大对实体经济的支持力度。金融市场和货币政策控制工具都在发生变化。贷款、债券、资产支持型证券等融资市场呈现出“量增价减”的特征,表明货币政策的传导效应明显增强。预计社会福利将在2019年第一季度稳定下来。
来源:人民视窗网
标题:4.64万亿!1月天量社融创新高 贷款缘何高歌猛进?
地址:http://www.rm19.com/xbzx/2835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