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5081字,读完约13分钟

骑马的约瑟夫·鲁洛(右)

寻求稳定是人类的本能,但漂泊往往是从天而降的命运。有些人被迫随波逐流,而另一些人在被动地进入随波逐流状态后,发现自己是这一领域的专家。1927年,一本德国小说《无尽的逃亡》问世。小说的主人公是一个名叫弗兰茨·路通达的奥地利犹太人,是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时的一名士兵。他来到苏联远东地区作战并被抓获。突然,消息传来,他的祖国奥匈帝国崩溃了。一瞬间,通达有了飞来飞去的感觉,我像什么,只是一只在广阔世界里的沙鹬!。在那之后,他带着他的语言天赋和混合天赋一路来到了西方的维也纳,但他不再满足于住在维也纳,他的脚步也无法停止。

约瑟夫·罗特:守着一幢死楼的现代人

他是佟达,但他也是约瑟夫·鲁洛,《无尽的逃亡》的作者。

说到底,他是一个欧洲人,一个个人主义者,书中的佟达,他代表着罗特走了自己的路。他需要复杂的情况才能随意发展。他需要混乱的谎言、虚假的理想、看似健康、肮脏多年的氛围、由被涂成红色的鬼魂组成的氛围,以及看起来像舞厅、工厂、宫殿、学校或像沙龙一样的墓地的氛围。他需要接近那些预计会倒塌但仍能屹立数百年的摩天大楼。他是一个现代人。

约瑟夫·罗特:守着一幢死楼的现代人

现代人走近的这座摩天大楼不仅仅是奥匈帝国(它倒塌后的残片,奥地利看起来已经死了或活了几百年),还有德国和法国。罗斯一生中主要居住的城市是维也纳、巴黎和柏林。流浪者有他自己作为流浪者的特点,而罗斯非常早熟。1917-1918年,他20岁出头,在奥匈帝国的军队里当了一年的士兵,主要是经营一份军队报纸,在此期间他知道自己将来会写什么样的小说。在《无尽的放逐》中,佟达一出现就被俄罗斯人俘虏,没有经历任何打斗场面,这也符合洛特的情况:个人主义,所有故事都围绕着他展开。

约瑟夫·罗特:守着一幢死楼的现代人

战后,有一段美好的时光。从战争中幸存下来的年轻人觉得所有的希望都在他们自己身上。随着德国报业和图书业的快速发展,罗斯在法兰克福报社找到了一份工作,并很快成为一名明星记者。他傲慢地说,他是一个典型的不可靠的人,一个用舌头和莲花吐露自己喜欢和不喜欢的人,似乎不那么体贴和认真。他极其憎恨德国,说德国如此堕落,以至于巴黎是文明的顶峰。他讨厌德国的一切,甚至妓女也是德国最丑的。当柏林被写在《无尽的逃亡》中时,有一句谚语说,一些脱了妆的妓女在街上快速行走,她们提醒人们死亡。

约瑟夫·罗特:守着一幢死楼的现代人

柏林商界领袖之间的对话也非常有趣。他们大声说话,赞美他们的时代,展望国家的未来。然而,罗斯向读者如此清楚和故意地揭示了这一点。这些人之所以如此,是因为他们对柏林的夜总会有所期待。

不可靠的罗斯签署了许多出版合同,并尽力履行这些合同。当他写小说时,他似乎不能为一个故事做任何材料收集、调查和收集风。故事和情节都在他的脑海里。就奉献而言,他确实是一个犹太人。如果他活着,他知道如何工作,他不知疲倦的工作可以荣耀上帝。罗斯曾经答应一家慕尼黑报纸在他们的报纸上连载一部小说。结果,当他交上小说的手稿时,他似乎不小心在手稿中放了一张纸。报纸上有一句话,洛特写了十多次:这部小说必须在三天内完成!你必须在三天内完成这部小说!报纸上的人看到了这种恐怖,拒绝了手稿。

约瑟夫·罗特:守着一幢死楼的现代人

“无尽的逃避”只是他履行合同的产品之一。其他包括“塔拉巴斯”,“祖先牺牲”,“拉德茨基进行曲”,“百日”和“工作”。他说,1912年他满18岁后,他再也没有在一个地方住了很长时间。他用三个手提箱来装他所有的东西,包括衣服、文具和信纸。20世纪20年代在柏林,他有过露宿街头的经历。但正因为如此,他能够写《无尽的逃亡》,证明他的漂移。

约瑟夫·罗特:守着一幢死楼的现代人

漂流可以证明他对摩天大楼的忠诚。这座建筑已经是一座死气沉沉的建筑,但在他对柏林的讽刺态度中,罗斯植入了一种夹杂着优越感的怀旧情绪。《无尽的逃亡》中有这样一句话:普通公民对贫困的看法是,穷人为了伤害他人而长期保持贫困。然而,这取决于普通公民谁是穷人。他的意思是,对穷人无力改善他们的处境负有最大责任的是无动于衷的普通公民,即社会中的大量中间群体,因为作为面包生产者,他们有能力慷慨地向穷人提供面包。但是那些更富有的人呢?罗写道:仁慈的上帝爱他们。他们没有贫困焦虑,所以他们有各种好品质:理解困难、善良、善良,甚至没有偏见。

约瑟夫·罗特:守着一幢死楼的现代人

这种态度相当保守。然而,考虑到洛特作为局外人的观点,这些话里有一种微妙的讽刺。即使有一个更符合他口味的社会,他也肯定会挑毛病。他从不从底层的角度看待穷人。然而,当他研究市民阶层时,他嘲笑他们空式的空虚和庸俗。他总觉得自己是个例外,因为他比其他人都清醒,而且比其他人更擅长使用讽刺武器。在三个领域之外,而不是在五行中,作家有无限的权利向所有的人表达敬意,更不用说他还是一个无根的作家。

约瑟夫·罗特:守着一幢死楼的现代人

自诩为个人主义者的佟达在任何场合都保持着一种自由感。他遇到的每个人不仅在才能上被他打败,而且在知识和外表上都不如他。如果人们想满足于漂泊,就必须拥有这种资本。然而,在现实中,罗斯是一个自卑的人。他相貌平庸,没有钱。当然,如果他有钱,他的流浪就不会像现在这样了。《无尽的逃亡》中游荡的出现隐藏了一种证明自己足够独特的绝望欲望。

约瑟夫·罗特:守着一幢死楼的现代人

他只有一个真正的好朋友,斯特凡·卢茨威格。茨威格出生于1881年。他比洛特大13岁。因为茨威格很早就出名了,生活也很舒适,所以他给了洛特很多经济支持。更难得的是,茨威格认为罗斯是一个真正的天才,比他自己强多了(这是真的)。然而,罗斯理所当然地接受了茨威格的帮助。通常,他会用威胁的语气写信给茨威格,向他要钱:你承认我是个天才,对吗?你不能坐以待毙看着天才倒下。

约瑟夫·罗特:守着一幢死楼的现代人

约瑟夫·鲁通达大部分时间都不担心钱。他的哥哥是一名成功的指挥家,住在巴黎。他的兄弟流亡国外,但他不想帮忙,但他写道,他可以随意住在自己家里。然而,佟达很少为他的兄弟和他所属的圈子说好话。这真的很像罗斯和茨威格之间的关系:茨威格帮了他很大的忙,他对茨威格的作品,特别是那些传记(关于巴尔扎克、罗曼·罗兰、伏尔泰、富歇等)发表了很多严厉的评论。)这使他赚了很多钱;他还批评茨威格政治敏感性低,尽管这些批评是正确的。

约瑟夫·罗特:守着一幢死楼的现代人

洛特在天赋、洞察力、情感和品味方面的杰出独立性(不幸的是,他无法炫耀他的经济独立性)正处于徘徊状态。在1934年出版的小说《塔拉巴斯》中,一个吉普赛女人告诉塔拉巴斯,他是一个杀人犯,然后是一个圣人,这被证明是有效的,塔拉巴斯最终走上了一条虔诚的道路。吉普赛女人的安排和描述相当生硬,但在洛特的心目中,生来就是一个流浪汉确实比普通人高得多。

约瑟夫·罗特:守着一幢死楼的现代人

然而,当谈到流浪时,犹太人不应该是第一个提醒人们的吗?

这是罗斯作品中最有趣的部分。他似乎总是与他的犹太身份保持一定的距离。在《无尽的放逐》中,约瑟夫·鲁通达的流浪、他的语言天赋、他的各种才能以及他对诱惑女人的热情都让人想起犹太人,但洛特在小说的开头只提到了一句话,说通达是一个奥地利少校和一个波兰犹太女人的儿子,以后他就不多说了。塔拉巴斯还写了一个针对犹太人的暴力事件,发生在苏联时代一个军事强人管辖的边境小镇。然而,罗斯从一名记者的角度写作,把自己置身于外。

约瑟夫·罗特:守着一幢死楼的现代人

因此,通过他的作品,我们看到的不是犹太人的怜悯和作恶者的残忍;我们看到的是反犹太人暴力的特点:反犹太人(大多是没受过教育的农民,很容易被动员起来)不仅打碎、抢劫和造成身体伤害,还尽情嘲笑犹太人,享受从一个自称为皇帝的人那里窃取王冠的快乐,因为犹太人莫名其妙的优越感已经冒犯他们太久了。反犹太主义是当时欧洲的一个突出的流派。东欧有大量的犹太人,反犹太主义运动尤为严重。许多犹太人因此憎恨他们的身份;但罗斯不是这样的人,他只是把自己的犹太教视为一种偶然,就像肤色、发色和性别一样,它是与生俱来的。这让他痛苦少了很多。

约瑟夫·罗特:守着一幢死楼的现代人

我说的是反犹太人,而不是反犹太人,因为洛特在政治意义上没有把驱逐和迫害犹太人联系起来。他认为这是一种动物本性。因此,当纳粹崛起时,罗斯认为纳粹不仅是为了犹太人而来,他们还是野蛮人,摧毁了文化和人类,是整个欧洲和人类的敌人。

约瑟夫·罗特:守着一幢死楼的现代人

不仅如此,甚至连为拯救犹太人而发起的犹太复国主义运动也被他视为一个居心不良的阴谋。犹太复国主义者主张返回锡安。在20世纪20-30年代,散居在世界各地(尤其是东欧)的年轻犹太人被动员起来,前往巴勒斯坦为建国而工作,形成了集体公社。罗斯出人意料地说,这种行动与希特勒的国家社会主义没有根本的不同,因为它们都威胁到了这座古老的建筑,这座建筑已经存在了数百年,现在已经摇摇欲坠。这部小说发表于1932年希特勒在德国掌权的前夕。这是罗斯送给这座建筑的挽歌。这是他所有作品中时间最长的一部,前后写了两年,赢得了最高的声誉。这个故事的节奏比其他作品慢得多,比如《一百天》和《塔拉巴尼》。他写下了许多讽刺的本能,并描述了托洛哈家族的三代人在保卫垂死的奥匈帝国时是如何无能为力的。它体现了罗斯的保守信念,即奥匈帝国值得永远存在,即使它消亡了,也应该保留它的遗产。

约瑟夫·罗特:守着一幢死楼的现代人

罗斯特别警告说,在那些推倒建筑物的力量中,犹太左派是最值得警惕的。他们有国际化的雄心,不愿意一口气推倒建筑。罗斯宁愿做一名基督徒,因为只有这样他才能成为欧洲主流中的波希米亚人。他甚至说了这样残酷的话:希特勒的国家社会主义理论实际上是犹太人奠定的基础。

约瑟夫·罗特:守着一幢死楼的现代人

然而,罗斯是矛盾的。1930年,他出版了小说《约伯》,这是一个完整的犹太故事,探索了犹太人的基本矛盾:他们被教导虔诚地相信上帝,但他们不知道如何看待自己的不幸。他应该相信上帝和魔鬼打了个赌,而他碰巧是受害者,就像旧约中约伯记所写的那样吗?问题是,在现实中,没有人能指望上帝创造一个奇迹,就像《旧约全书》中的约伯书所描述的那样,并把约伯被剥夺的所有财富、财产、亲戚、健康和爱归还给他。这部小说流畅的推测和对犹太人内心世界惊人的熟悉让人们相信它只能由一个犹太作家写。

约瑟夫·罗特:守着一幢死楼的现代人

这是一种复杂而奇妙的心态:当洛特致力于对奥匈帝国的忠诚时,他对帝国的感情夹杂着身为犹太人的喜悦。他喜欢讲这样一个故事:一个犹太人乘火车,检票员走过来,犹太人交出了他的火车票。当检票员看到他身上的袍子时,他立刻怀疑袍子下面是不是藏着一个孩子什么的,并想逃离这张票。然而,在压力之下,犹太人撩起袍子裙,拿出一幅约瑟夫皇帝的画像,挂在弗兰兹路上,非常体面。

约瑟夫·罗特:守着一幢死楼的现代人

这个故事的含义是,犹太人能够在皇帝的保护下稳定地生活在奥地利。弗朗茨·约瑟夫(Franz Joseph)于1848年至1916年执政,统治历史长达68年,比维多利亚女王(她创立了一个世纪)还要长,也比清朝的康熙皇帝和乾隆皇帝还要长。帝国中的犹太人是奥地利在18世纪末参与瓜分波兰时获得的战利品。他们最初属于波兰,然后在本世纪,他们进入了奥地利的许多城市,尤其是首都维也纳:茨威格是维也纳的一名犹太人。在世纪之交,几个响亮的名字,古斯塔夫·卢马尔,弗洛伊德和维特根斯坦,相继出现在德国文化中,也是维也纳的犹太人。罗斯不是出生在维也纳,但他也在维也纳上了大学,沐浴在垂死帝国的荣耀中。

约瑟夫·罗特:守着一幢死楼的现代人

事实上,当时奥地利已经是一个反犹太人的城镇。1913年,希特勒在维也纳街头,他下定决心要消灭最后一个犹太人。老皇帝死后,帝国崩溃了,波兰收回了它的土地。然而,解体的国家,无论是奥地利、匈牙利还是波兰,在反犹太主义方面都比前帝国更加坚决和无情。

约瑟夫·罗特:守着一幢死楼的现代人

在拉德茨基的《进行曲》中,洛特平静地描述了老皇帝在访问边境时在一个犹太村庄接受犹太人贡品的情节。当他遇到一个同龄的犹太老人时,他弃鞍下马,互相祝福。这一幕非常感人,但是犹太人怎么可能不知道,一旦皇帝去世,帝国将无法像以前那样既无生气也无生气。弥漫在小说中的一半忧郁在于犹太人对自己命运的预感。当这本书在1932年出版时,帝国已经消失了很长一段时间,整个欧洲的犹太人都受到了威胁。在柏林,洛特嗅到了错误的气氛,所以他收拾行李准备离开。在小说中,托洛哈家族退出了历史舞台,而在小说之外,没有站在舞台上的犹太人开始受苦。

约瑟夫·罗特:守着一幢死楼的现代人

他写了一封信敦促茨威格尽快离开奥地利:不要欺骗自己,我们文人的饭碗已经被希特勒打碎了,地狱来了,快跑!但是茨威格犹豫了一下,没有听进去。洛特去了巴黎继续他的流浪生活。

他在巴黎度过了生命的最后五年。《无尽的逃避》中有一句话:让我骄傲的不是我不工作,而是我不为收入而工作。这里有太多不锻炼身体的人有稳定的收入来源。事实上,他一直在这里努力写作,直到1939年去世。在1918年、1932年和1939年,他踏上了一个时间节点,匆匆走过了流浪者的生活,带着憔悴的面容走向坟墓。这个结局与他所写的年轻、精力充沛、坚韧不拔的人截然不同;但他的运气真的很差,因为一年后,纳粹进入了巴黎。如果洛特没有死,他可能会进入集中营。

来源:人民视窗网

标题:约瑟夫·罗特:守着一幢死楼的现代人

地址:http://www.rm19.com/xbzx/2791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