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1374字,读完约3分钟

新华社北京6月10日电:查明污染源,为准确、科学、合法的污染控制提供有力支持——解读《第二次全国污染源普查公报》

新华社记者高静

10日,第二次全国污染源普查公报正式发布。这是一次全面查明生态环境基础的全国性大调查。

人口普查的结果是什么?当前的环境污染问题是什么?如何应用普查结果?国务院新闻办公室10日召开新闻发布会,相关部门负责人对公报进行了深入解读。

第二次全国污染源调查的结果是什么?

生态环境部副部长赵英敏在新闻发布会上介绍说,第二次全国污染源普查的标准时间为2017年12月31日,期间数据为2017年。

他说,这次普查摸清了我国各类污染源的基本情况、数量、结构和分布,掌握了各类污染源的排放情况。从全国水污染物排放情况看,化学需氧量为2143.98万吨,总氮为304.14万吨,氨氮为96.34万吨。从排放强度来看,海河、辽河、淮河流域单位水资源的污染物排放强度较高。

摸清污染源头,为精准、科学、依法治污提供有力支撑——解读《第二次全国污

中国大气污染物排放总量为氮氧化物1785.22万吨,颗粒物1684.05万吨,二氧化硫696.32万吨。京津冀及周边地区、长江三角洲和魏奋平原是我国单位面积大气污染源排放强度较高的地区,也是国家确定的大气污染防治重点地区。

在固体废物排放方面,山西、内蒙古、河北、山东和辽宁占全国总量的42.4%,山东、河北、山西、安徽和江苏省约占全国总量的40%。

同时,第二次全国污染源普查完善了重点污染源档案和污染源信息库,培养了一批具有环保军人精神的业务骨干,全民环保意识进一步提高。

人口普查中反映的当前环境污染问题是什么?

赵英敏说,人口普查也反映了当前环境污染存在的问题。首先,化学需氧量、氮氧化物、颗粒物和挥发性有机化合物的排放量已超过1000万吨,这四种污染物对改善目前的大气和水环境质量至关重要。这是下一步的重点。

第二,农业来源和家庭来源对水污染物排放做出了很大贡献,机动车对氮氧化物排放做出了很大贡献,工业、生活和机动车对挥发性有机化合物做出了很大贡献。这些污染源涉及的主体很多,其中很多都是无组织排放或非点源排放,很难控制和监管。

摸清污染源头,为精准、科学、依法治污提供有力支撑——解读《第二次全国污

第三,农村和西部环保基础设施仍落后于全国或东部地区,因此有必要进一步加大投入。

四是重点流域和重点区域排放强度高,调整产业结构和布局任务艰巨。

第五,中国的生态环境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有待进一步提高。

“这些问题已经找到了家庭,为下一步的生态环境保护和提高生态环境质量指明了方向。我们要在今后的工作中继续努力,克服困难,最终提高生态环境质量。”他说。

如何应用普查结果?

赵英敏说,人口普查结果已被广泛用于对抗污染。他说,这次普查围绕四个关键问题建立了重点污染源档案和污染源信息数据库:“污染源在哪里,安排什么,怎么安排,安排多少”。

普查工作后期,在依法保护各类被调查者隐私的基础上,及时对普查结果进行总结归纳,为加强污染源监管、重点领域监管协助、排污许可证发放、环境风险调查、重大科技攻关项目等提供基础支持。为准确、科学、合法的污染控制提供了有力支持。

摸清污染源头,为精准、科学、依法治污提供有力支撑——解读《第二次全国污

普查结果揭示了中国生态环境保护的现状,特别是未来生态环境保护工作中的重点领域、重点领域、重点流域、重点行业和重点污染物的最新、最全面的情况。总结出的规律和趋势成果将为“十四五”期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以及生态环境保护提供基础支撑。

摸清污染源头,为精准、科学、依法治污提供有力支撑——解读《第二次全国污

[我想纠正错误]负责编辑:黄伟

来源:人民视窗网

标题:摸清污染源头,为精准、科学、依法治污提供有力支撑——解读《第二次全国污

地址:http://www.rm19.com/xbzx/1610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