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2852字,读完约7分钟

党的二十大报告中,“建成健康中国”成为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进程中的重要目标。“健康中国”建设是关乎国家全局与长远发展、民族复兴的重要方略。“健康中国”战略并不只是要让人民的身体健康,还要让人们的精神与社会进行良好适应。在我国教育体系中,“社会适应力”是学校与教师需要重点向学生传授的能力,优秀的社会适应能力,可以让学生在毕业走进社会后正确面对生活中的挫折,接受学阶段与职业阶段的不同,用积极的心态面对就业,发挥好自己的知识能力,拥有良好的职场竞争力。在我国现在社会市场经济体制发展背景下,社会适应能力的强弱是评判人才的重要标准。在我国社会结构、经济结构等等环境都在不断日新月异的背景下,社会发展需要具备良好社会适应能力的人才,这样的人才能够充分面对社会带来的各种挑战。“健康中国”背景下,高校需要更加重视对大学生社会适应能力的培养,利用多种方式来提升学生的身体素质与社会适应能力。

在高校实际教学过程中可以发现,体育活动是对学生身体素质与社会适应能力进行提升的最佳方式,还有助于学生培养团队协作能力、学能力和自我管理能力,对高校教育体系来说有着非常重要的功能。

为了充分利用好高校体育教学活动,通过创新发展办法提升体育教学效能,贯彻落实“健康中国”战略,高校需要充分分析体育教学在大学生培养过程中能够承担的诸多责任,挖掘体育教学内涵,利用好体育教学优势。大学生社会适应能力主要由社会认知能力、独立生活能力、人际交往能力、竞争与合作能力、耐挫抗压能力等等能力组成,体育教学活动可以充分提高学生这几个部分的能力。高校体育教学活动能够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高校体育教学的开展,给了许多学生人际交往的场所。在许多体育活动中,学生都会被分组活动,学生之间必须通过良好的沟通与交流才能促成相互之间的合作,在此过程中良好的人际关系可以自然形成,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也会大幅提升,彼此之间能够在竞争与合作之中实践自我的提升。高校体育教学活动可以提高学生的自我管理能力。在体育教学活动中,学生的体育积极性会被调动起来,在竞赛竞争或是成绩要求下,学生会自发完成体育训练,心智和体魄能够得到锻炼,自我规划管理能力、自我健康管理能力、自我心智管理能力都会大幅提升,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为学生未来的职业发展规划和终生学惯打下基础。体育活动对学生来说是一次磨炼的机会,无论是何种体育活动,学生为了达成目标都需要付出努力,克服各种障碍。经常参与体育活动的学生,往往更加具备吃苦耐劳、坚韧不拔的精神。高校在进行体育教育活动规划中,要充分发挥体育活动的优势与功能,让学生能够通过体育教学养成良好的意志与品质。

在高校教学中,体育教学活动可以大大推动大学生社会适应能力的培养,为了让高校体育活动发挥优势,调动学生的积极性,高校应营造好“健康中国”氛围,让体育运动在校园内蔚然成风,用整体的体育氛围引导学生参与到体育活动之中,还应以激励的方法鼓励学生参与体育竞赛,教师应在课堂内积极开展团队竞赛活动,用多样化的体育活动方式增加体育教学内容的趣味,打造教师主导,以学生为主体的自由课堂。

为了更新教师与学生的体育健身观念,高校首先要在校园内打造“健康中国”氛围,利用多种方式加强体育教育和体育宣传工作。高校内可以建立健身俱乐部,给教师和学生提供健身器材,增强师生的体育意识,丰富学生的体育活动类型,并以健身俱乐部为基础,打造体育社群,开展体育讲座、体育比赛、体育研讨、体育打卡等活动,利用多层次的体育服务体系鼓励学生积极参与体育活动。在校园内,高校宣传部门应通过多种方式宣传各项体育活动和体育技能,用海报、广播、互联网等方式,给学生普及体育知识,鼓励学生利用校园现有体育资源,积极进行体育锻炼,营造浓厚的校园体育氛围,激发学生对体育活动的热情,提高健身服务参与度与有效性。

高校还应加强对体育竞赛的重视,与区域其他高校联动,整合各个高校场地设施、物资支持、人员组织等体育资源,提高资源利用效率的同时,能够保证可以给学生提供足够的体育赛事活动。高校在开展体育竞赛之前,应设立合理的体育竞赛激励机制,用学分鼓励每位学生积极参与,用奖金激发学生的竞赛热情,让高校体育竞赛活动可以高效运转、良好发展。在体育竞赛设置中国,高校应尽可能设置多样化的体育竞赛项目,而不仅仅止于几种常见的田径赛事,让校园内的每个学生都可以找到适合自己的赛事活动,满足学生的参赛需求和观众的观赛需求。赛事活动的合理规划可以打造学生的竞争意识,给学生营造良性的竞争环境,鼓励学生尽可能发挥自己的能力,提前适应社会的竞争氛围。

在体育课堂内,教师也要加强课程的竞争元素,转变传统的授课模式。在以往的体育课堂上,主要由教师讲解、学生演练、自由活动三个部分组成,而在培养学生社会适应能力需求下,课堂应加上竞赛环节。教师可以在课堂上随机分组,让组内学生进行合作与交流,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适应能力,在学生熟悉过后,让不同组别的学生进行练与比赛,在实践中掌握体育技巧,引导学生学会如何正确应对竞争与挫折。

教师还应深挖体育教学的思政元素,结合不同体育项目的特征,收集重大体育赛事信息和感人的体育精神,在讲授课程内容时带入思政元素,向学生介绍体育竞赛的不易,分享女排精神、女足精神等体育精神。教师在给学生介绍各类体育赛事规则时,还应注重培养学生的体育品德和规则意识,给学生传递体育中平等、公正、法治原则,引导学生在竞赛中公平竞争、诚实守信、遵纪守法。

教师在体育课堂教学规划中,应注重教学内容的趣味性和学生的主体性,利用各式各样的趣味小游戏热身,集中学生在课堂上的注意力,让学生在活动中自由发挥,尽情表达,形成良好的课堂氛围。多元化的体育教学课堂,不仅能够强化学生的体育水平,还能让学生在课堂活动中锻炼逻辑思维能力。轻松有趣的体育课堂可以充分激发学生对运动的兴趣,让学生在课堂活动交流中相互建立起友谊,满足学生的课堂情感需求,在课堂上获得自信与尊重。

高校体育教学可以在大学生社会适应力培养中发挥提高学生团队协作能力、自我管理能力、学能力、表达能力、对规则的遵守和对平等公正的追求等功能,对学生健康身体和健康思维的培养起到了关键的作用。为了推进我国“健康中国”战略,加快体育强国建设,高校应加强对体育教学改革的重视程度,利用多方宣传、激励机制、体育竞赛鼓励大学生参与到体育锻炼当中,培养终身体育意识,教师应从教学内容、课程思政、教学方式的角度出发,改进体育课堂效果,提高体育教学质量,给学生带来更轻松愉悦的体育运动体验,利用体育课堂加强学生的综合能力,帮助学生掌握良好的社会适应能力。

作者:张扬,黄艳,宁哲正,华东交通大学,2022年江西省级教改课题《新文科背景下探讨通过学分制途径改革体育教学的研究》(JXJG-22-5-45);江西省高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2022年度项目《我国领导人体育思想对新时代体育事业发展的研究》(TY22209)。



来源:人民视窗网

标题:健康中国视域下高校体育提升大学生社会适应能力的实践路径

地址:http://www.rm19.com/xbsy/63777.html